第40章(第5頁)

王建華父親也是心裡絕望,精神頭一下子就垮掉。

今年夏天時還大病了一場,要不是王建華考上京城師範學院的消息傳到農場,指不定王父就熬不過那場病。王建華考上大學,讓王父重新燃起了希望!困在下放的農村能做什麼,王建華的一輩子都耽擱了,娶個農村女人,從此就當一個農民?

考上大學,不僅改變了王建華的境況,也讓他能夠返回權力中樞,為王家平反奔走。

“好!來了就好!快點進屋裡烤火!”

王父鬓生白發,幾年沒見兒子,他也高興的緊。王建華是“知青下放”,他父母卻是在農場接受勞動改造,人身沒有自由,條件也極為惡劣。

王建華母親也瘦的厲害,再好看的人在惡劣的環境裡呆幾年都會大變樣。

進了屋,屋子裡燒着個小火盆,房間裡的溫度要比外面暖和,夏子毓的十分伶俐也被凍得隻剩下三分,人在極度低溫環境下腦子轉的慢,烤了半天火才想起來,剛才是叫過王建華父母,還是沒叫人?

“叔叔好,阿姨好。”

王建華也才反應過來:“爸、媽,我給二位提到過的,夏子毓。”

王父點點頭,王母要熱情許多,拉着夏子毓的手,“凍着了吧,烤一會兒火就好了。”

“我和子毓現在是男女朋友,子毓是個很優秀的女孩兒,等我們大學畢業就會結婚。”

其實能把夏子毓帶到農場,就是未來結婚對象的意思,就王家這情況,一般處着玩兒的女同志誰跟着王建華轉幾趟車,天寒地凍的跑來農場看望王建華父母?未來兒媳婦那就不同,甭管條件再艱苦,夏子毓都必須來跑這一趟。

可王建華這一段剖析内心,表明夏子毓身份的話,卻讓王家夫妻都愣了。

王父終于正視夏子毓。

王建華在來信裡就介紹過夏子毓,在大河村當知青時認識的,兩個人一起考進了京城師範學院。

又說夏子毓十分照顧他的生活,對他們夫妻倆也很關心,王父現在身上穿着的,就是夏子毓寄來的衣服。夏子毓把圍巾解開後,王家夫妻也看清楚了夏子毓的模樣。

長得很大氣,濃眉大眼,看上去就是賢惠持家的長相。

王家現在處于困境,夏子毓雖是農村姑娘,學曆和性格也能把出身的短闆給彌補了,王建華母親就覺得夏子毓和兒子挺般配。天下當婆婆的心思,都希望兒媳婦能把兒子伺候的妥妥當當,夏子毓的性格和長相都讨喜。

可王建華父親卻不滿意。

處對象他就不說了,王建華把人帶到面前說結婚……結婚?王建華的婚姻,也是王家能不能翻身的助力,夏子毓哪裡都好,出身實在太差,王建華打定主意要娶她的話,别想靠嶽家提攜不說,反而還要對女方的農村家庭大包大攬!

太不理智了。

王建華父親穿着夏子毓買的衣服,卻不好明白着說不同意兩人的婚事,一時氣氛極為尴尬。王建華沒想到那一處去,隻當幾年的農場生活讓意氣風發的父親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夏子毓卻察覺出不對勁。

王建華他爸這是瞧不上她?

夏子毓有點懵。

王家以前再風光,現在都啥地步了。王建華父母在農場裡的日子,過得比大河村農民還糟糕。大河村雖然窮,自然條件卻沒有這麼惡劣。夏子毓烤着火,褲腳和鞋子粘着的雪融化,滴滴答答往地上淌水。

她覺得寒意從腳上升起。

王家要是沒倒黴,她和王建華走到一起是不配。

那時候王建華也算是高幹子弟,考上大學更是前途光明,夏家往上數幾代都是農民!可王家現在的成分還不如農民,王建華考上大學,她夏子毓也是大學生,又哪裡配不上王建華了?

縱使夏子毓一向能忍會演,也被王建華父親的态度搞得難堪。

“阿姨,這裡有廚房嗎,我帶了點吃的來,燒火熱熱咱就能對付一頓了。”

夏子毓在屋裡呆不下去,王建華他媽想說平日裡都在火盆上把食物弄熱,哪裡用得上廚房。不過夏子毓有眼色,王建華母親也不是笨人,她就帶着夏子毓離開房間,把屋子留給了王建華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