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5頁)

湯宏恩不想去追究這些事,事情都過去十來年了說不清對錯,他不能要求别人,隻能讓自己做到該做的。

京城。

陳錫良第一次坐飛機。

其實以陳老闆的身家,出遠門全靠飛機他也能承受機票錢,就是機票挺不好買的,舊觀念也改不過來。誰賺錢都不容易,批發一件衣服賺幾塊錢,坐一次飛機不便宜。

但選擇火車,羊城到京城花的時間也太久了!

夏曉蘭終于同意合夥搞女裝,陳錫良心中急切,嫌坐火車的時間太長,托人搞到一張機票,在接到夏曉蘭的電報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京城。

下了飛機就被停機坪的寒風給吹得涼透了。

羊城人很難适應北方的冷,陳錫良腦子裡第一個念頭就是,京城這邊,冬天其實就不适合賣什麼呢大衣,厚厚的棉衣和鴨絨服才該是極力推廣的。

特别是鴨絨服,比棉衣更保暖更輕便。

夏曉蘭說鴨絨還不夠細,讓陳錫良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鴨絨服裡沒有毛梗子,鴨絨服就可以稱為“羽絨服”,一件衣服可能隻要2兩鴨絨,比笨重的厚棉襖保暖。

這是整個行業的技術性問題,按說一個還未成立的小品牌根本不用考慮這麼遠,但一個品牌掌握了别人沒有的技術,它趁勢一躍而起,不是應該的嗎?

陳錫良一直在思考夏曉蘭說的“品牌競争力”,他覺得夏曉蘭懂得多,大學生本就該如此聰明?反正陳錫良隻認識夏曉蘭一個特别聰明的大學生,那也就扒拉着夏曉蘭不放。

現階段來說,搞批發可能比搞女裝品牌更賺錢,批發不用操那麼多心!

但人都要為以後打算,也該有點“追求”,陳錫良就是喜愛服裝這一行,他是個設計師夢,也有做一番事業的心思!

走出去,被别人當成個體戶,被端鐵飯碗的人瞧不起,這種感覺很糟糕。幹批發商隻能賺錢,賺錢之餘的社會地位呢?陳錫良思來想去,他姐夫何從生靠拿工資過日子,收入和他比是差遠了,但是何從生的社會地位比他高很多,因為何從生是制衣廠的老闆,手下管理着那麼多員工,是“領導”!

讓陳錫良回廠子上班是不可能,他又離不開錢,又想有社會地位該咋辦……從批發到做品牌,即是做實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創造經濟,不是單純的倒騰貨物,那就有是有社會地位了。

“聽你說完,真是把眼前的迷霧都撥開了。”

兩個人近距離交流,都把自己的想法說了,陳錫良和夏曉蘭面前都各自放着一個本子,寫滿了各種零碎的想法。

談話的地方,不是華清門口的小飯館了。

以前夏曉蘭是沒地方去,現在她在什刹海有了院子,有了自己的家,談話就比較方便。

院子還沒收拾過,夏曉蘭也隻是買了新桌子,燒了個炭火爐子,上面還能放個壺,烤着火泡一杯熱茶,這個談話環境可比小飯店油膩膩的桌子強。

清靜沒有人打攪,還不用怕碰見學校裡的熟人,談話自然無所禁忌,思維也會更開拓。

夏曉蘭在和陳錫良講“倒爺”和“實業家”的區别。

要成為暴發戶比較容易,什麼賺錢就倒騰什麼,憑夏曉蘭記着的大勢,不用特别努力,等時間點到了,什麼賺錢就投什麼……這一部分投資,夏曉蘭當然不會傻乎乎拒絕。但除此之外的,重活一世,就是來當個投機客的?

幹實業的,賺的不如炒房的,炒房的又比不上當明星的。

那大家都往娛樂圈擠好了,或者現在影視業還不賺錢,夏曉蘭有了錢就投資到京城和滬市等一線城市的不動産上,躺着等升值不是最輕松嗎?

……那實業呢,又該誰去做!

這些想法,連夏曉蘭都是最近才浮現的。

解決了生存危機後,她也渴望證明下自己,來過這個時代,為這個時代做過點什麼。

兩人說了半天,彼此心裡都交了底。

“要做品牌我同意,但我這邊還有學業,本來也不可能完全投入到創建中,頂天我隻能當個顧問,先期投資多少錢,我可以給你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