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品牌我同意,但我這邊還有學業,本來也不可能完全投入到創建中,頂天我隻能當個顧問,先期投資多少錢,我可以給你投。”
别管什麼生意,從無到有都很難,夏曉蘭要是有那時間,她幹嘛和陳錫良合夥,不如撇開陳錫良自己去做,還不受掣肘。但人的精力有限,大學和高中不一樣,華清也不會同意夏曉蘭自學……選建築這個專業,也就意味着夏曉蘭在大學期間不能偷懶。
包括搞建材店,她為什麼要指點白珍珠去鵬城擺攤賺錢,一個人能把天下的錢都賺完嗎?
每個行當都能賺錢,她隻有一個人,也不是三頭六臂,時間和精力有限,有的事能交給别人幹得就放心交出去,自己的朋友都變成有錢人并不是壞事,有錢大家一起賺,不會把路走絕!
陳錫良也沒指望夏曉蘭會管具體的事務,當個“顧問”不錯,給制定下發展方向,關鍵時候陳錫良有個商量對策的人。這本來就是陳錫良早就想好的,難道讓夏曉蘭不念華清了,跟着他每天去跑業務?
陳錫良還不敢臉這麼大。
先期投資是40萬,夏曉蘭和陳錫良各自投一半的本錢。
夏曉蘭不是想争權利,她不會親自去管理,服裝品牌也是陳錫良的資源更多,夏曉蘭不參與日常管理,隻拿45%的股份,陳錫良則拿55%。
兩人為“Luna”付出了多少心力,都會以額外的薪酬來體現。
20萬也不是一次性給陳錫良,陳錫良先要搞定商标和品牌注冊,要忙活的東西不少,現在都12月份了,Luna想要推出明年的春裝恐怕都來不及,怎麼着也要趕上夏裝吧!
“你說的那個專賣店,我們開在哪裡好?”
中檔女裝品牌?
夏曉蘭認命的歎息,她之前給家裡服裝店勘察的市場,真是為了陳錫良的事業在做鋪墊……不,這也算是她和陳錫良共同的事業,本錢是周誠的,賺到的錢是周誠的,但從無到有打造一個服裝品牌,
成就感是屬于夏曉蘭的。
541:在西單挑兩個門店(2更)
要想在西單搞到合适的店面,這事兒說難也不難,就看交給誰去辦。
夏曉蘭帶陳錫良去西單逛了一圈,陳錫良就同意去伍行長那裡買國債券——伍行長已然快成了兼職的房産中介。讓夏曉蘭或者陳錫良去搞鋪面,兩人不知道要花多少精力,外地人沒有人脈,都不知道要往哪個單位送錢!
伍行長就不同了,他簡直是無所不能。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國債券是分擔在整個支行的任務,眼看着要到年底了,伍行長還犯愁呢,夏曉蘭又給介紹個南方的老闆來買國債券,找店鋪這事兒并不難,伍行長不認識人,他還有親朋好友,還有整個支行的員工當後盾!
為了完成任務,為了年底的獎金,為了評上先進員工,在西單找鋪面算什麼。
陳錫良和劉勇一樣,一開口就買了2萬的國債券,支援國家建設的誠意十足,伍行長的誠意也足足的。伍行長就知道自己沒看錯夏曉蘭,是一位好同學呢,肯不計較名聲給高中母校捐圖書的人,也會給他介紹優質的客戶。
夏曉蘭被伍行長的熱情搞得發毛。
她覺得自己要搞王府井的店面也有可能,大手筆買20萬的國債券,伍行長或許能把整個京城,除開不能挑的地方,别的地兒都圈起來讓夏曉蘭選。
“又要讓您費心了。”
夏曉蘭說這話,伍行長特别熱情,“不費心,不費心,為客戶解決煩惱,是我們銀行從業人員應該做的。”
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有吹遍神州大地,伍行長的思維,已經和世界接軌了。銀行是金融業,銀行的員工肯定是金融從業人員,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得把自己看成是服務業。
伍行長真切感受到了這種轉變帶來的好處,替客戶解決問題,客戶購買國債券,雙方皆大歡喜,簡直是太完美的模式。
反正伍行長的親朋好友能通過各種熟人,找到哪裡有房子要賣,哪裡的店鋪該向哪個單位租。
這是人情能搞定的。
現在的人情又不值錢,一條煙一瓶酒的事兒。
他的人情搞不定國債券啊,一張口要讓别人買國債券,哪個親朋好友都會離他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