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是怎麼起來的?
賺錢的服裝店,賺錢的裝修公司,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劉勇塞了50塊錢給夏曉蘭,用一輛28大杠的自行車馱着劉芬和夏曉蘭母女倆的破箱子回七井村,給母女倆提供了一個栖身之所。
轉眼他聰明伶俐還記情的外甥女,就把他一家三口從褲腳沾着黃泥巴的鄉下人,拽到了省城生活。
機會是夏曉蘭給的,路也是夏曉蘭給鋪墊的,劉勇都記在心裡。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他賺的錢也沒想過要留着自己用。
曉蘭要是覺得一直把錢混淆在一起不好想分開,肯定有她自己的考量。商都的服裝店,曉蘭說給了,劉勇也敢要李鳳梅收下。曉蘭要是想要他的裝修公司,劉勇也不會皺眉頭。
劉勇在外面闖蕩,比李鳳梅學到的東西多,眼界也開闊了。
賺多少錢不重要,賺錢的過程中學到了真本事,就算現在賺錢的公司沒有了,劉勇相信自己仍然能東山再起。因為賺錢的方法他學會了,從裝修的門外漢,到如今的内行人,劉勇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學習和實踐。
同樣的,商都的服裝店怎麼開起來的,從貨源到裝修,再到各種促銷手段,全是夏曉蘭的主意。
沒有了商都的服裝店,曉蘭能開起别的店,這是曉蘭的本事,誰也奪不走的——劉勇沒覺得外甥女想撇開他們單獨賺錢,他想的挺透徹,認為曉蘭是想把這個本事交給他和李鳳梅,不讓夫妻倆永遠依靠别人。
哪怕這個“别人”是夏曉蘭也不行。
人都要靠自己自立,于奶奶說的,要斷奶!
劉勇喃喃自語:
“書上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劉勇進修的除了建築裝修,還有社會學,和各種客戶打交道,他的文憑不高,當然不能停止充實自己的腳步啊。劉勇看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書,這些人生雞湯真是張口就來。
有了劉勇的說法,李鳳梅心裡就有底。
劉勇在京城買房不和她說一聲她生氣,這種大事她還是會問劉勇,有了劉勇的意見才有主心骨!
……
夏曉蘭其實沒想那麼多。
授人以漁的原因肯定有,主要還是嫌麻煩,各管各的,免得扯來扯去。
生意要萬一不好,她也不用對誰交待,以前合夥開店是要拖舅舅家一把,現在劉勇比她還有錢,她還一直拉着不放手麼。
和陳錫良大概讨論了“Luna”的店面裝修,商都服裝店當時受限于手裡的資金不夠,商都人覺得很高檔了,夏曉蘭卻不是很滿意。也是現在的消費者見過的場面少不挑剔,要不就裝修成‘藍鳳凰’那樣的店都能一年賺小20萬華币,是在開玩笑吧!
第一個不合格的就是櫥窗。
大冬天的也把門開着,冷風呼呼往裡面灌也沒辦法,要不視線被阻擋了,路過的客人怎麼能被店裡五顔六色的衣服吸引進來?
這種店,必須得大大的玻璃櫥窗,不阻擋視線,卻阻擋夏天的熱浪和冬天的寒風。
不論寒暑,店裡的溫度永遠是那麼适宜,顧客呆在如此舒适的環境裡,肯定想多逛一會兒。
多試幾套衣服,總有特别喜歡的,那就掏錢結賬呗。
冬天的暖氣,夏天的空調,玻璃櫥窗和不惜成本的燈光,這些都是必須要有的。
在85年,顧客沒有那麼挑剔,地攤上能買東西,亂糟糟的店裡也能買。
中檔的價位,夏曉蘭給他們高檔的享受,讓他們覺得在“Luna”買衣服高檔,穿着有面子,從而記住這個品牌。就像夏曉蘭為啥總找伍行長辦業務?伍行長的服務精神是超前的,夏曉蘭見識過這樣好的服務,自然不會去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