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檔的價位,夏曉蘭給他們高檔的享受,讓他們覺得在“Luna”買衣服高檔,穿着有面子,從而記住這個品牌。就像夏曉蘭為啥總找伍行長辦業務?伍行長的服務精神是超前的,夏曉蘭見識過這樣好的服務,自然不會去找别人!
“她們見過好的店,自然不願意去光照不足、牆皮剝落的小店買衣服。也隻有在這樣的地方,原本隻值10塊錢的衣服,能賣出幾倍的價錢……服裝品牌的溢價是很可怕的。”
至于“Luna”的軟硬裝修檔次高了,别的同類型服裝店怎麼存活,不在夏曉蘭的考慮中——市場經濟的大潮來啦,用以前的老一套來對待消費者的,早晚會被市場給淘汰!
收入水平和消費觀念不同,造成了消費者的分層。
追求時髦服裝的,本來也是收入高的那部分人。收入稍低的,也不會走進這種店,當然,夏曉蘭也不會贊成品牌的銷售員去歧視低收入人群,看别人穿的不好就不耐煩的,從源頭就要遏制。
培訓銷售人員也是學問,陳錫良聽得頭大:
“姐,這事兒能交給你辦不?”
他是分身乏術,一個人搞一大攤子,的确是顧不周全。
這是陳錫良的生意,也是周誠的生意,夏曉蘭能不操心嗎?
培訓員工就培訓吧,早晚都要走這一步,不僅是幫陳錫良的忙,還有‘藍鳳凰’的員工,夏曉蘭也想一起培訓了,她不怕下面的員工變聰明,手底下的人越聰明,上面的人越輕松。
隻要自己在進步,隻要生意在發展,讓下面的人有盼頭,覺得跟着夏曉蘭幹有前途,她就永遠不會缺優秀的員工。
趕一隻羊是趕,趕一群羊也是趕,這事兒夏曉蘭就答應了下來。
如何站,如何笑的真誠和善,夏曉蘭還能不知道麼!
“我最近沒空,你先物色人選吧,羊城那邊不是要開店嗎?等我寒假了,你把找好的人送到商都,我一起培訓。”
店員不是啥高大上的職業,異地招人不容易,都是從當地請人。
羊城的門店,自然請羊城的店員。
京城還有兩個店,夏曉蘭得在寒假前,找到願意去商都參加“培訓”的店員。經過寒假的準備,年後就能直接上崗了,陳錫良想在春天時開業,夏曉蘭也想自家的服裝店在春季營業。
過完年,等她回京城上學時,劉芬和于奶奶也到了京城,夏曉蘭就不用整天惦記着她媽。
608:公私分明的舅舅(補4)
店要籌備,所有事都要一起行動起來。
元旦一過,學校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寝室裡的人上自習的時間越來越長。絕大部分人還延續了高中時好的學習習慣,考上華清不意味着萬事大吉,身邊的人都在努力,誰敢懈怠?
學業的任務很重,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沒有人願意考砸。
夏曉蘭現在慶幸的就是自己平時沒有摸魚,上課的時候沒開小差,該上自習的時候也沒有偷懶,要不她現在會更痛苦。别人複習的時候,她要複習,她還得參加英語競賽的單鍋小竈啊!
決賽安排的時間,恰好和華清的期末考試撞了檔期,全國各大學的期末考試時間都沒差幾天,真不知道外地的學生要咋辦,他們還得趕到京城來參加決賽呢。
這樣一想,夏曉蘭那微微的疲倦就沒了。
康偉都走了幾天,現在還沒有回音,周誠的事到底是怎麼個說法?
夏曉蘭有點走神。
“小六,你這是睡眠嚴重不足啊,瞧你的黑眼圈!”
蘇靜說這話,自己也在打着哈欠。
夏曉蘭往臉上拍了些冷水,人一下子就精神不少。
“你們不都是?昨晚誰打着手電還在看書,也不怕把眼睛熬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