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他又想哭啊,老汪又不在,他可不能一個人幹丢人事。
為了避免自己情緒激動,孫校長反複叮囑夏曉蘭以後要量力花錢,說啥對母校的感情不僅能用物質來表現,問夏曉蘭能不能來學校演講下……那得等開學後,夏曉蘭哪有那個美國時間。
“校長,您看我現在就是華清一個普通的學生,還沒取得什麼成就,演講的事以後再說?”
夏曉蘭的大學生活也算多姿多彩,她不願意講,孫校長頗為遺憾,隻有自己抓着夏曉蘭問,等面對縣一中師生時,孫校長又有了新的談資。
在縣一中耽誤了點時間,等夏曉蘭一行人回到七井村時,已經是傍晚。
劉勇瞧着夏曉蘭家蓋得新房子,心裡癢癢,覺得自己家也可以照着蓋一個,李鳳梅沒同意:“一年到頭,就春節時回來幾天,蓋個房子空着幹啥?”
在京城也買了院子,李鳳梅不是特别想顯擺了,以前是想證明給那些人看,她家日子會變好,她挑的男人也不差!
現在真過好了,李鳳梅覺得沒較勁兒的必要。
大家都沒啥錢,就她家炫富,李鳳梅心裡不踏實。
夏曉蘭豎起大拇指:“舅媽說的是正理,悶聲發大财才對。”
和鄉裡鄉親的日子比起來,夏曉蘭母女和劉勇一家的生活已經很優渥,去年回鄉劉勇就小小炫耀過,在沒有更大的本事,能幫助全村人緻富前,夏曉蘭認為有必要低調。
回家就是大掃除,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兩家的屋子都很快打掃出來,瞧見陳大嫂,夏曉蘭才問了句:“嬸子,咋沒看見陳慶哥?”
“嬸子還想問問你呢,陳慶在京城是咋回事,大學生忙的都不回來過年,他拍電報來說寒假要跟着老師搞什麼活動,這孩子真是……”
陳大嫂抱怨了一大通,夏曉蘭覺得陳慶真是太拼了,說起來居然有半年沒和陳慶打照面了,連去對外經貿大學考試都沒碰見,真是各種不巧。
陳大嫂一雙眼睛不停往屋裡瞅,“你媽呢?嬸子先和你說一聲,這個年肯定有要上門來給你媽做媒的,你媽要再婚,你同意不?”
706:春節不甯(1更)
陳大嫂這話問的稀罕。
别管是離婚還是喪夫,老話都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攔不住,給劉芬做媒不必問夏曉蘭的意見——華國的傳統從來是孩子的婚姻要聽父母意見,沒見反着來的。
但現在跑步進入新時代了,傳統也該變一變啦,夏曉蘭家情況和别人不一樣,誰叫她是高考狀元,這個女兒就相當于别人家的兒子,陳大嫂肯定要和夏曉蘭提前通一通氣。
村裡人都以為夏曉蘭家的新房子是靠劉勇幫扶修的。
夏曉蘭這個高考狀元,隻怕還要等幾年才有出息,這樣一來,她們覺得夏曉蘭能做家裡一半的主。
夏曉蘭本人是想當支持劉芬再婚的。
也不局限于城裡人還是鄉下人,有沒有錢無所謂,要圖人品好,對劉芬好。
陳大嫂的問話,夏曉蘭還沒點頭呢,李鳳梅聽到動靜跑過來:“嫂子,你咋和曉蘭說這些!走,我們屋裡說話去。”
李鳳梅大概知道夏曉蘭是咋想的,沒給夏曉蘭有機會回答。
李鳳梅覺得外甥女雖然在農村長大,好像不太了解農村的環境,就說村子裡有達叔壓着,明面上比較團結,沒啥大矛盾,那私底下的計較也不少。夏曉蘭要是敢說條件無所謂,明天就有很多人把各種歪瓜裂棗的男人往家裡帶!
小姑子條件咋樣,外人不曉得李鳳梅卻很清楚。
都離過一次婚,要不就别找,要找就找個好的,找一個不合适的,劉芬還不如繼續守着女兒過,母女倆不缺錢不缺房,日子過得可舒坦了——真要在鄉下找一個還挺麻煩,過完年劉芬要去京城開店,在京城也是有房子的,以後頂多一年回一次老家,還把相親的男人帶去京城?
帶一個去,萬一對方是喪偶的,除了沒老婆,還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帶口去京城?
别逗了,這才是給夏曉蘭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