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10頁)

至于夏大軍?

連曉蘭自己都不認,關慧蛾才不會把那種人當親家!

……

要招待鄰居,不是簡單的一句話。

夏曉蘭受到于奶奶的指點,忙活了兩三個小時,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餡的包子,就這條巷子裡,挨家挨戶的敲門給人送去,拳頭大的牛肉包子,還得按照别人家人數送,反正送成雙數,情願多不願少。誰家有多少人,問的是街道辦。

“趙大爺,自己做的包子,您嘗嘗,指點下味道。”

“楊嬸子,後天晚上有沒有空,來家裡吃頓便飯?”

左鄰右舍的,夏曉蘭送了快一百個包子,那就證明差不多有一百個人呗。

就按100個人來算,也能坐滿10桌,要做10桌人的飯菜,夏曉蘭不心疼錢,她心疼自己和劉芬受累。夏曉蘭說要從飯店請個廚師回來,或者在附近飯店做好了把菜端回來。

于奶奶讓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門的。”

一百個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這兩年改革開放了,大家的習慣卻是物資緊缺的時候養成的。

别看夏曉蘭家不聲不響搬進來,有人一直在背後嘀咕她家高冷小氣。夏曉蘭要大張旗鼓請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鄰居卻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來瞧夏曉蘭家門。

有人拎來一小袋綠豆的。

有丢下一隻雞的。

有放下一塊腌肉的。

曬幹的豇豆,家裡腌的鹹菜,隔壁養鳥的趙大爺給抱來一小壇鹹鴨蛋。

“蛋黃個個都流油,用來喝粥最好!”

趙大爺說完了還砸吧了下嘴巴,“包子的味道确實不錯,你家真舍得放肉。”

說完就要跑,沒讓夏曉蘭有機會推辭,于奶奶叫住他:“趙大爺,您是這裡的老住戶了,向您打聽個事,街坊鄰居有誰會做菜的?”

“小谷就挺會做菜的,還帶了幾個小徒弟,這一片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是小谷出手。你要請他來,桌椅闆凳都不用愁,小谷自己有家什。”

趙大爺嘴裡的小谷今年快五十歲,哪裡是啥小谷,就住在巷口,夏曉蘭去送過包子。

到了中午時,夏曉蘭和劉芬一起把食材清理出來,凡是接了夏曉蘭家牛肉包子的,多少都有點回禮。一堆東西很雜亂,請客吃飯不一定能用上,可也有能用上的,像那在院子裡神氣活現的大公雞,再買一隻湊着,也能算一份菜。

“看到沒,沒有人會來白吃白喝。等你請谷師傅來,他會幫你計劃好再買哪些菜,摳門一點的,請一次客也花不了多少錢。”

動不動就擺10桌飯菜,誰家扛得住?

又不是人人都像夏曉蘭這麼會賺錢,左鄰右舍湊一湊,來吃飯不是把主人家吃窮,是圖個熱鬧。

“受教了。”

人情來往有這麼多學問,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夏曉蘭又學到了新的方法。

她去請谷師傅幫忙做飯,谷師傅也沒有推辭,親自來看了她家有哪些材料,問夏曉蘭要按什麼标準待客,怕夏曉蘭聽不懂,還給她解釋:

“酌情增添食材就行,比如你家裡有别人送的綠豆,買幾根骨頭,能熬一大鍋綠豆湯。湯裡都帶着肉味,自然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