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奶奶摸摸下巴,“那也不能輸了陣勢,季淮辛以為自己傾力培養出來的就會是大家千金,我看是繃着一張皮唬人,一點德行都沒有。”
于奶奶讓夏曉蘭去打聽個姓孫的裁縫,外号叫孫一剪:
“他現在人肯定不在了,不過手藝或許傳下來,要能找到孫一剪的後人,肯定比什麼瑞蚨祥的手藝強。”
瑞蚨祥說什麼老字号,以前明明是是賣布的,現在搖身一變也幫人做衣服了。
孫一剪就不同了,以前是給紫禁城裡的貴人們做衣服的,抓出來給阿芬訂做兩身衣服,誰說泥腿子沒有翻身的時候呐?
于奶奶搞得陣仗十分大,夏曉蘭哭笑不得,這是去參加季雅婚禮呢,還是她媽自己結婚呢?
不過聽着于奶奶講“孫一剪”的厲害,夏曉蘭倒是心中一動。
那就找找呗,給她媽做兩件衣服是陣勢太大,沒準陳錫良那裡用得上。
老手藝人都是寶,挖到一個算一個,能被于奶奶推崇,夏曉蘭倒是很期待。
1100:夏總交待的任務(2更)
季雅的婚禮在國慶節後的第二天。
也沒幾天時間了。
鵬城氣溫高,就算到了10月依然能穿裙子。
于奶奶讓夏曉蘭去打聽的“孫一剪”,曆代都是給紫禁城裡的貴人量體裁衣的,後來人民當家做主了,紫禁城裡的貴人都從雲端落下了,“孫一剪”是孫家最後一個進宮伺候過的裁縫……反正孫一剪給于奶奶做衣服時,于奶奶才雙十年華呢!
那時候孫一剪都快50歲了,于奶奶笃定這人現在不會活着,但孫家應該有後人在:
“他們這樣傳了好幾代的手藝,除非家裡人都不在了,必然得有人繼承祖上的手藝。”
傳承就是這麼一回事,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
再說了裁縫這門手藝是能謀生的,孫家後代總有人需要一門吃飯的技藝吧?做生不如做熟,當裁縫多有經驗呀。
夏曉蘭将信将疑,“那可說不好,前些年那麼亂,孫家祖上有這樣的資曆,說不定還會變成惹禍的緣由。”
一句話搞得于奶奶很低落。
那倒也是。
給紫禁城的貴人做過衣服的,到了民間很受追捧。哪怕紫禁城裡沒有了皇帝,孫一剪憑着名氣和手藝還能給于奶奶這樣的富商千金幹活呢……于家也不是一般的富商,最鼎盛的時候,商都有一半的商鋪和地皮都和于家有關系,商都現在一些見證了曆史變遷的老人們還記得,建國前商都有個‘于半城’呢。
于奶奶就是傳說中于半城家的閨女,都能有半座城了,于奶奶什麼好東西沒見過?
還能這樣推崇孫一剪的手藝,夏曉蘭自然會十分好奇。
她照着于奶奶的吩咐去打聽孫一剪,于奶奶隻記得對方當年家在哪一片,具體住哪裡不知道。
也是,她在京城求學的時候,于家在京城也有宅子,孫一剪都是自己上門給于奶奶量體裁衣的,時隔這麼多年,讓昔日的于大小姐将一個裁縫家的地址牢牢記住,也真是太為難人。
夏曉蘭能說啥,隻能說有錢人的世界她不懂,她不該為了一千萬沾沾自喜,貧窮還是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不過于奶奶至少提供了有用的線索。
夏曉蘭自己要上學,雇人去打聽就行,孫家也是有名有來曆的,隻要有這個人存在肯定就有痕迹。
藍鳳凰的秀水分店裡有個女店員叫王琳,勤奮好學,同時間招的一批員工,夏曉蘭對王琳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服裝店的店員,因為在秀水街分店上班,主動想學英文,這本來就是個上進的人。
上進的人夏曉蘭願意給對方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