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第6頁)

“我隻知道他們現在想蓋一座私人博物館,其他具體的投資計劃不好說,父子倆都是做貿易的。”

博物館?

做貿易的?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邵立民有點失望。

他想要的是外彙,是制造業那種能創造一定工作崗位的投資,不是想要一座博物館。博物館能創造不了多少工作崗位,這算是文化領域的“政績”……一點都不實在,邵立民還是想幹點實事的。

夏曉蘭能說啥,她家周誠總結的完全沒毛病,徐仲易是個古董大掮客,的确是“做貿易”,張家棟在洛杉矶的公司,也是做進出口貿易——

邵立民失望,夏曉蘭還記得欠對方的人情:

“邵叔叔,我覺得要是有能雙赢那種投資機會,徐家父子都不會拒絕。如果單純隻是讓徐家父子出一筆錢,恐怕就有點困難。”

啥叫單純出錢呢?

甩一些困難的廠子讓人投資。

徐仲易可以跪在于奶奶面前被打的頭破血流,在别的時候,恐怕就沒那麼溫和了。

徐長樂也是同樣如此。

對妹妹好,不代表是個冤大頭,徐長樂還是張家棟養大的呢。

1634:小樓的曆史遺留問題(4更)

徐長樂對商都有感情。

兒時的記憶讓他對商都有熟悉感。

但要說為了這個隻生活過5年的家鄉毫無底線的撒錢,可能性太低了。

在隻要求徐仲易父子對家鄉付出之前,反過來想想家鄉為他們做過什麼?一直生活在商都的于奶奶,不是遭受了很多磨難麼,從前被批鬥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并不是單獨針對于奶奶一人,但于奶奶的遭遇……做兒孫的肯定不會很高興。

幸好還返還了現在的房子給于奶奶。

街道辦安排于奶奶掃大街,那也是個正當工作,于奶奶不想要,有的是别人想要。

要不是這樣,徐仲易回國,還蓋什麼博物館啊,把于奶奶人一接就走了,不會在商都多停留。

夏曉蘭就是給邵立民提個醒,回國的這兩個,并不是傻地主帶着傻兒子回來的,要有雙赢的,徐家父子或許能投錢。

要想讓徐家父子單方面砸錢,徐家父子同意的幾率的太小了!

邵立民也不是聽不懂話的,自己若有所思,和周誠、夏曉蘭的見面結果他本人還是挺滿意。

夏曉蘭和周誠從邵立民的辦公室出來,夏曉蘭還帶周誠去了二七廣場。

處對象麼,就是漫無目的的逛逛都是滿足的。

“這一棟房子和房子所占的土地,于奶奶都轉讓給我了,我還沒想好要拿這一塊地做什麼。”

不大不小的,能開發個什麼?

頂多把現在的小樓推倒,重新往高裡蓋。

主要還是地方太小,影響夏曉蘭發揮……除非這塊地能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