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夏曉蘭去康奈爾當交換生回來了,大家都挺好奇她在美國的經曆。
也有305寝室的人向她打聽甯雪,夏曉蘭非常有風度:
“學神走到哪裡都是學神,甯雪去了不到一個學期,就讓教授們喜歡上了!”
更多人還是想要聽夏曉蘭講一講美國那邊的情況。
夏曉蘭也沒有啥遮掩,不管大家是不是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她能多講一點,想出國的人就多幾分準備。對個人發展來說留學肯定有幫助,但美國也并不是天堂,能不能通過留學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得看個人怎麼努力。
夏曉蘭印象最深的幾個留學生。
項莉和李雍都算一種情況。
這倆人有段時間非常風光,他們積極拓展人脈,成為紐約華國留學生圈子的社交中心人物。
但這倆人也沒風光到底,他們最終失敗了。
這和他們惹惱了宋明岚有關,也與他們自身底氣不足有關。項莉想走捷徑,李雍也想走捷徑,都沒把心思放在學業上。項莉如果在學校表現足夠優秀,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在美國找工作立足,将來同樣能拿到身份!李雍要是學業投入過硬,自然不會被舉報論文作假……這倆人完全是反面例子。
正面例子有徐竟、馬海。
生活拮據算什麼,他們學到了東西,要是沒有真水平,夏曉蘭吃飽了撐着會去投資兩人。
正面例子還有齊蔚。
出國隻能先念語言學院的人,人家放棄了嗎?
沒放棄!
把語言關徹底攻克了,如今又想辦法進入了律師事務所實習,下一步就是申請法學院。
夏曉蘭把自己從故事裡摘幹淨,用的也是化名,就是簡單用這幾人舉例,聽衆們都若有所思。
1736:曉蘭,我想報名支教(2更)
要不是熄燈查寝,307寝室的圍觀人群絕對散不了。
雖然室友們情緒還很激動,卻也隻能忍住激動,反正夏曉蘭人都回國了,暫時也跑不了,留着慢慢問呗。
夏曉蘭不參加華清的期末考試,她們可是要參加的。
不拿獎學金就負責全寝室衛生的條約依然有效。
夏曉蘭這個大閑人,第二天早起替室友們買早飯。楊永紅也下了床:“曉蘭,我和你一起去。”
楊老大好像有話要說,夏曉蘭挽着她的胳膊往外走。
夏曉蘭沒猜錯,楊永紅要給她講楊家的近況。
“曉蘭,我們家現在養了兩三千隻鴨子,去年一整年,靠着養鴨賺了幾千塊,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謝你。”
一年賺幾千塊。
年收入比普通農民家庭翻了十倍。
楊永紅的弟弟楊傑要是一直在鵬城打工,一年也有幾千塊。
但這樣的話楊傑就不能繼續上學……楊永紅說的幾千塊,是靠楊家父母在家搞養殖賺的,既不耽誤楊永紅上學,也能讓楊傑安心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