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第2頁)

她決定親自把要蓋博物館的地方考察一遍,好好逛一逛商都,對商都這座城市更了解一些,才開始做博物館的設計。

設計不是複制,不是抄襲,不是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照着蓋一座。

2000萬華币的預算,也蓋不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那麼大規模。

設計,也不是把她上輩子有幸見過,如今還未現世的博物館提前搞出來,那也是一種抄襲。

她需要抄襲嗎?

不需要。

不是道德優越,抄襲來的博物館,不一定是适合商都的。

建築,要與衆不同,又要契合一個地區的氣質!

2017:是天才,亦是瘋子!(4更)

商都有很多人在的。

夏曉蘭的待遇,絕對是大牌建築師了。

AIA派來的人,以弗蘭克為首,在商都。

《Domus》的記者,以及直接趕到商都的日本《A+U》雜志的記者,這麼多人守着她做博物館的設計,要說她牌面小,也沒人信啊。

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是華國新人建築師國際揚名的好機會。

打赢了官司,讓她在紐約火了。

但她真的搞好了博物館這個設計,她能在整個國際建築圈走紅。

像一把劍,銳不可擋!

蒙德·道森也攔不住的超新星建築師崛起。

蒙德可有得痛苦了,坑了夏曉蘭一把沒坑死,等夏曉蘭走紅,他就要時刻警惕來自夏曉蘭的報複!

夏曉蘭在二七廣場考察現場。

徐仲易買下的地皮,蓋博物館的地方已經先清理出來了。

夏曉蘭全靠自己的雙腳,把土地的每一處角落都丈量了,這當然得不出什麼準确的數據,她就是想親自感受下,那些進入博物館參觀的市民,他們該如何走。

建築是以人為本的,任何時候都要考慮到“人”的感受。

和做生意差不多,不把顧客當成上帝,全心全意為顧客着想,顧客憑什麼選你的商品?

顧客是能引導的,能搞各種促銷手段吸引來,但要如何留住顧客,還是靠商品質量,靠服務态度。

博物館也是同樣。

如果這個博物館,能在商都聳立許多年,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市民和遊客參觀過它。

他們能參觀商都博物館,也會參觀其他博物館。

夏曉蘭不是要做最大最豪華的博物館,卻要做令人舒适、有特點的博物館。不管人們一生中會走進多少博物館,至少不會忘了商都的這座博物館……這,就是建築師應該做的,整合了自己的專業知識,設計出令人影響深刻,感覺到“美”的建築,這是有成就的工作。

可能比開發了許多個住宅小區,更有意義吧。

聽說夏曉蘭來商都,又恰好在二七廣場附近,諸遂洲來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