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5頁)

  馮蘊道:“鄭公此言差矣。兩晉是一家,何來三姓?鄭公歸順西京,那是大善。減少将士傷亡,便是為黎民謀福祉,為萬世享太平。鄭公,你是大晉的功臣啊!”

  鄭壽山滿臉愁緒的看着她,歎息不語。

  還不肯松口?

  馮蘊微微一笑。

  “我離京時,大王特意讓我捎句話給鄭公……”

  鄭壽山眼底一暗,多了一絲光。

  他拱手朝西京方向,“不知大王有何指教?”

  馮蘊道:“大王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鄭公若肯歸順,來日必封侯拜相。鄭公要是一條道走到黑……”

  她停頓一下,淡淡笑開。

  “北雍軍攻入楚州那日,便是鄭公阖家團圓之時——黃泉路上。”

  -

  這天的通惠河上,馮蘊說了很多話,鄭壽山除了感念她仁義,卻不肯當場表态,然後客客氣氣地告辭……

  馮蘊也沒有十足的把握,鄭壽山會完全被自己說服,歸順西京……

  因此,她特地準備了一個後續的方案——鄭壽山的小舅子和妻子。

  這些年,任汝德沒少拿着南齊朝廷的銀錢,在各地周遊,廣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人脈。

  鄭壽山的家人就是被他挑正的,這些年,他們沒少拿任汝德的好處,早就被他喂肥了……

  這也是上輩子蕭呈得以策反鄭壽山,剪除楚州障礙的原因。

  她想好了,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再計不成,還有三計,隻要她誠心挖這個牆角,就不信它不倒……

  然而,她萬萬沒有料到,半路殺出個李桑若,幫她的大忙。

  鄭壽山回去,自然是要将通惠河談判的内容,上呈給邺城朝廷。

  當然,他不會說馮蘊的策反,隻說見到了馮蘊,又編了一些交談内容,以應對詢問。

  可他的說法,瞬間把李桑若帶回了信州,帶回了鳴泉鎮,那一場讓她頻頻出醜的談判……

  “馮氏素來巧言令色,慣會蠱惑人心,她說的,絕非僅有鄭壽山交代的這些。”

  “鄭壽山隐瞞朝廷,沒說實話。這心都偏了,還如何為我所用,又如何會帶領楚州軍跟邺城并肩殺敵?”

  不得不說,李桑若這次的判斷是對的……

  錯就錯在她把它說了出來,在朝堂上當衆質疑鄭壽山有私心,并表示應該罷黜鄭壽山的楚州節度使,将楚州軍收歸朝廷,以便統一調派……

  氣得李宗訓摔了笏闆,大罵她是“蠢婦”。

  李宗訓和葛培,當然也看得出來鄭壽山沒說老實話。

  可大戰當前,是翻臉的時候嗎?

  李宗訓痛斥李桑若,是為了給鄭壽山一個交代,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而,都是萬年的老狐狸,誰不知道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