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6頁)

  然而,都是萬年的老狐狸,誰不知道誰啊?

  消息傳到楚州,便壓斷了鄭壽山最後一點猶豫。

  今日不反,來日就會被清算。

  他找來幕僚商量一宿,當機立斷,一面差人聯系北雍軍,一面以李太後對他的誣蔑,令楚州将士們心寒為由,宣告天下,楚州脫離邺城朝廷。

  天壽二年四月二十八,鄭壽山在通惠河上架浮橋以迎北雍軍,同時打開楚州城門,率兵反攻葛培……

第495章

梅令鋒芒

  消息傳到花溪那天,馮蘊正在荷塘邊上,看徐嫂子教村裡人種藕。

  天氣暖和,塘邊圍滿了看熱鬧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們好似沒有受到戰争的影響,滿臉喜悅,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從不耽誤農事……

  因為村裡的大槐樹下,不時就會有告示,提醒軍人農務、坊務,村務。

  隻要聽話跟着幹,就出不了錯。

  潛移默化間,花溪人更依賴長門……

  對馮蘊,也更是心悅誠服。

  所以,一聽說鄭壽山投誠,村民首先想到的就是馮蘊。

  “還是娘子當初那二十萬車煤的功勞啊。我要是鄭壽山,也跟着送煤的,而不是搶煤的……”

  “那是,也得虧娘子神機妙算,早早就看透了鄭壽山和李宗訓的貓兒膩。”

  村人與有榮焉,聲音此起彼伏……

  都在為戰局突然的扭轉而歡欣鼓舞。

  馮蘊比他們更早得到消息,因此,那股子雀躍和興奮,早就已經過去了。

  她輕咳:“别盡顧着誇我了。幹正事吧。”

  周遭當即安靜下來。

  衆人目光切切地看着她,一副等待她示下的樣子。

  馮蘊又不禁莞爾。

  “都看着我做什麼?繼續啊。”

  楊什長說:“娘子不是要訓話嗎?”

  馮蘊看着他殷切的目光,忍俊不禁。

  她隻是不想聽這麼多人當面誇自己,覺得很沒有必要……

  “打仗的事,我一竅不通,能訓什麼話?我還是看你們種藕吧。”

  衆人轟聲大笑起來。

  娘子就是随和,謙遜,半點架子都沒。

  辦成那麼大的事,一點不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