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頁)

  “香港有錢的人多。”寒生解釋道。

  那人鼻子“哼”了一下,說道:“你是怎麼過去的香港?辦了正規手續嗎?”

  寒生臉一紅,說道:“沒有。”

  “這麼說是偷渡了?香港是什麼地方,那是罪惡的資本主義天堂,你知道你這是叛國投敵行為嗎?”那人惡狠狠的說道。

  寒生把頭一擡,清澈的眼睛看着那人,平靜的說道:“我是一個醫生,不管哪裡有人生病,我都會去出診的。”

  “哈哈,朱寒生,你到現在還在百般抵賴,你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啊。”那人冷笑道。

  寒生歎了口氣,說道:“好了,這筆錢我不要了,這總可以了吧?我和蘭兒馬上就要結婚了,我們還有好多事情要籌備呢,”說罷,他站起身來,拉着蘭兒的手,“蘭兒,沒有錢也一樣生活,我們走吧。”

第一百八十九章

  ――

明月在無名庵時跟從無名師太學過純陰柔一路的内功,原本有一些底子,因此,習練也是陰柔一路的祝由功法來,明月是一點就透,對此王婆婆非常高興,師徒倆不知不覺的一下子就打坐到了天亮。

  “師父,在香港那家大酒店裡,何五行突然襲擊您,那一瞬間,您卻坐在了桌子對面,那是本門的一種巫術嗎?”明月問道。

  “嗯,祝由幻術,這是本門的一種及高深的移形換位障眼法,不過師父也隻能做到一位幻影,據說當年祝由祖師爺郭璞則可以做到一次由乾位至未濟共64個幻影,甚至于撒豆成兵,但是自他以後,本門就再也無人能及了,盡管曆朝曆代不泛能人俊士、聰明絕頂之人。”王婆婆說道。

  “為什麼呢?難道郭璞祖師爺還有保留麼?”明月不解的說道。

  王婆婆笑了笑,說道:“不,因為缺了一樣器物,因此後人再怎麼努力,如何聰穎,均不得其妙。”

  “是陰陽尺麼?”明月問道。

  “明月,你果然是冰雪聰明,不錯,正是郭公葬尺。當年祖師爺為西晉荊州将軍王敦所殺,屍體下落不明,後人一緻認為其葬于鎮江金山,長江枯水季露出,汛期淹沒,本門曆代高手前去金山打探,都想取得郭公葬尺,但是無人敢動祖師爺的墳墓。隻等别派人士下手盜取葬尺,然後再出手搶奪回來,這就是為何本門人士多有世代長居鎮江的原因。”王婆婆解釋道。

  明月很喜歡聽這些掌故,原先在無名庵為尼時,師太管教極為嚴厲,除了每日念佛誦經之外,很少有和顔悅色聊天的時候,所以那時候,明月感到異常的苦悶。一旦遇到年齡仿若又善談的男孩子黃建國,便義無反顧的喜歡上了他,甚至當黃建國要她的身子的時候,明月也不谙世事,無私的甘心予以奉獻。

  “金山郭公墓隻是一座衣冠冢,真正的墓葬自古以來從無人知曉,沒想到竟然會被寒生發覺并找到這把葬尺,真乃是天意使然啊。”王婆婆感歎之極。

  明月想了想,接着問道:“師父,祖師爺的葬尺能起到什麼作用啊。”

  王婆婆說道:“這把葬尺是陰沉木所制,你知道陰沉木麼?”

  明月搖搖頭,說道:“明月不知。”

  王婆婆微笑着解釋道:“山之北,水之南皆曰陰,一般将生于山北或秋冬生者稱之為陰木,陰木為生于地上之木,陰沉木則是因地震山洪的緣故而久埋于地下之木,也稱之為‘植物木乃伊’。古人說,‘陰間不損铮铮骨,一入陽世便現靈。’指的就是它了。在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皆把其視為傳家、鎮宅之寶,辟邪之物,入夜後常常發出奇特幽香,彌漫許久不散,泌入心脾。民國時的袁世凱,曾傾國之力,終覓得數塊為其拼成了一副陰沉棺木,後來發現也不過是赝品而已。在中原,僅有長江三峽地區有發現陰沉木的記載,也唯獨在奉節縣、雲陽縣和巫山縣一帶約200公裡長的區域内,大概遠古時期,三峽這裡曾發生過山體巨變。

  清朝學者袁枚在《子不語》中說陰沉木為開天辟地之樹,沉沙浪中,過天地翻覆劫數,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萬年不壞。其色深綠,紋如織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蠅蚋不飛。”

  “陰沉木這麼神奇呀。”明月驚歎道。

  “嗯,陰沉木有的通體烏黑,有的灰褐如雲,有的紅似花崗,有的燦若黃金,外黑内黃是金絲楠木,外黑内紅是坡壘,外黑内綠是桢楠等等,當然最好的就是紫檀陰沉木,發青黑色,密度極大,質堅體重,置水則沉。一般木頭燒出的是白灰,而陰沉木燒出的是黃灰,用電鋸切割常能鋸出火花來,以其泡酒或燒灰泡水喝能治邪症。”王婆婆耐心的解釋道。

  “郭公葬尺就是最好的陰沉木了。”明月說道。

  “當然,郭公葬尺與衆不同的是,它是由屍體煨出來的。”王婆婆說道。

  “屍體?”明月吓了一跳。

  王婆婆講述道:“多年前,聽我師父說起過,郭公葬尺料取自于奉節夔門陰沉木劍,亦稱‘巴人魂’。春秋時期,長江三峽屬于巴國,後發生内亂,巴蔓子将軍請求楚國派兵支援,允諾平亂後以三座城池相贈。結果平亂後,楚國派使臣前來索要城池,巴蔓子将軍十分為難,割城恐日後巴人百姓遭難,不割城又失信于人,于是巴蔓子拔出短劍自刎,‘以頭授楚使’,楚使深受感動,帶着頭顱回楚國複命,遂放棄了這三座城池,後來巴國人世代都流傳着‘刎首高風傳日月’的悲壯事迹。那巴蔓子将軍用于自刎的寶劍并非是當時普遍使用的青銅劍,而是一把陰沉木劍。”

  “那後來呢?”明月深深的被巴蔓子将軍的故事感動了。

  “後來,将軍的屍首連同那把陰沉木劍一同葬在了夔門,公元前316年巴國終被秦國所滅。秦國大将軍白起攻占了巴國後,聽聞此事後,便掘開了巴蔓子的墓穴,不料兩百年過去了,巴蔓子的無頭屍竟絲毫未腐爛,但當白起拿走了陰沉木劍之後,那屍體便迅速萎縮成為了一具幹屍。600多年以後,此劍為西晉郭璞所得,制成了陰陽尺,後人稱‘郭公葬尺’。”王婆婆叙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