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頁)

  “已經快二十年了,又來到了這‘和平之城’,真是歲月催人老啊。”首長感慨的歎息道。

  周圍有很多人跪坐着,向大金塔朝拜,其中有僧人、尼姑和一些普通的老百姓,緬甸人拜佛不燒香,有雙手合什者,有手拿念珠禱告的,還有的在輕聲吟誦着佛經,旁邊有幾位赤腳的婦女争先恐後地在為一尊漢白玉佛像灑水沐浴,夜空中回蕩着清脆的銅鐘聲。

  馮生的目光審視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瞥見了方才立于台基下菩提樹旁的那個英俊的緬甸青年,雖然此人的裝束和大多數的本地人并無二緻,但總是感覺到此人有些怪怪的,究竟是哪兒不協調呢?

  那青年正沿着階梯緩緩的走上來,紮着素色裹巾,白色的對襟褂子,燈籠褲,黑亮亮的皮鞋……對了,是皮鞋。當地人不論男女平時很少穿鞋襪,不是光腳,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涼鞋,據說政府官員也隻是在接待外賓時才穿鞋的,再看附近的其他青年男子,除了光腳就是拖鞋……

  馮生默默地注視着那個青年,從事公安工作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令他對任何不協調的現象都能引起足夠的警覺。

  “馮生,我們要赤腳了。”首長說着脫掉了腳上的皮鞋,交給了身後的警衛,然後踩着光潔的大理石闆朝着佛堂的一側繞去。

  馮生最後望了一眼那個青年,也匆忙脫下了鞋扔給了子警衛,然後緊随了上去。

  大金塔的東南角上,有一座中國式的小廟宇,匾額上寫着“福壽宮”三個大字。

  首長站在了廟門口,吩咐馮生說道:“這是清光緒年間由華僑捐款建造的寺廟,你守在門口,我進裡面去會一位老朋友。”

  “是。”馮生回答道,站在了廟門一側,警惕的盯着來來往往的遊人香客。

  首長走進了大殿,紅色的燭光映照着釋迦牟尼莊嚴寶像,有一對上了年紀的華僑夫婦正跪在蒲團上叩拜,口中默默地禱告着,佛像旁邊一位中年和尚正在“梆梆”的敲着木魚。

  首長從懷裡掏出錢包,夾出兩張紙币塞入了功德箱中。

  “師父,請問安息長老可在?”首長輕聲問道。

  和尚打了個稽首,說道:“安息長老正在僧房,請問施主尊姓,來自何處?”

  首長微微一笑道:“請轉告安息長老,故人紅孩兒前來拜訪。”

  “施主請稍後,待小僧前去禀告長老。”那中年和尚雙手合什,轉身入了内堂。

  首長轉過身來,仔細的掃視了一下大殿,自言自語道:“這麼多年過去了,佛還是那座佛,香還是那柱香,可是人世間早已是天翻地覆、滄海桑田了。”

  “物是人非,全在施主一念之間……”身後傳來了蒼老的說話聲。

  首長轉過身來,見一年邁的老僧站在大柱子旁正笑咪咪的望着他,那個中年和尚則在一旁攙扶着他。

  “安息長老,别來無恙……”首長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了老僧的雙手。

  “紅孩兒,二十年了,還記得來看望一個行将就木的老僧?”那老和尚說道,話語之中明顯的中氣不足。

  首長攙扶着老僧入内坐定,中年和尚奉上香茗後躬身退出。

  “紅孩兒,聽聞你在中原做了大官,怎麼得閑來到緬甸老僧這座小寺廟裡?”安息長老問道。

  “什麼大官,還不是一樣的為人民服務麼,上次與長老分手一别二十年了,今番故地重遊,隻是想見一見老朋友。”首長品了口香茗說道。

  安息長老微微一笑,道:“說吧,找老僧有什麼事兒?”

  首長點點頭,說道:“長老依舊是法眼如炬,不瞞你說,此番前來是特意讓您老看一樣東西的。”

  “什麼東西值得特意千裡迢迢的從中原遠道而來找老僧呢?”安息長老不解的問道。

  首長從懷裡掏出那塊舊羊皮,恭敬地遞到安息長老的手中。

  “這是什麼?”安息長老疑惑的問道。

  “請您老法眼瞧上一瞧,這上面的數字都代表了什麼意思?”首長誠心請教道。

  安息長老翻來調去的看了看舊羊皮,狐疑的問道:“此羊皮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