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月夜,馮生風塵仆仆的走進了南山村。
自從在緬甸恩梅開江與寒生分手後,他便與盧太官和救援隊等人乘直升機返回到了泰國東北的烏隆基地,次日驅車前往了曼谷,然後由曼谷飛回香港,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到了江西婺源。
蘭兒見到馮生自是百感交集,一邊燒火做飯,一面打聽着寒生的情況。
“這麼說,寒生和才華都很好,找到墨墨後就可以馬上回來了。”蘭兒松了一口氣,連日來緊繃着的心總算是落了地。
北鬥西斜,吳楚山人和茅一噬押着良子走出了靈古洞,踏着月光回到了村東家中。
“是馮生!你回來啦,那寒生呢?”吳楚山人欣喜道。
馮生講述了此行泰緬尋找老祖女兒的驚險過程,并轉達了寒生的問候。
“如此說來,曼谷事情一了,他和嬰兒就直接返回江西了。”吳楚山人遂放下心來。
“爹爹,你們找到耶老了麼?”蘭兒問道。
“什麼?耶老還沒有回來?”吳楚山人聞言大吃了一驚。
蘭兒道:“是呀,始終沒見他人。”
茅一噬在一旁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千年皮屍頭腦簡單,處世荒唐,說不定又要惹出什麼漏子來呢。”
“如此說來,這個耶老并沒有回家來,反而是有可能偷偷的跟着我們到了卧龍谷……壞了,他萬一遇見了黃建國,便會有危險了,不行,我得趕緊再返回谷中一趟。”吳楚山人急切的說道。
“我同你一道去。”不化骨茅一噬站起身來。
“不,”吳楚山人沉吟着說道,“蘭兒這兒我不放心,拜托茅兄照看,還有這個良子也需要人來看守。”
“山人但可放心,有我馮生在,絕對保障蘭兒的安全。”馮生抽出腰間的手槍自信的說道。
“如此也好,馮生定要多加小心。”吳楚山人點頭應允道,遂帶良子來到西屋衣櫥前,出手将其點到,關進了櫥内。
吳楚山人和茅一噬匆匆出了院子,直奔靈古洞而去,然後在溶洞内一路疾奔,隻消用了半個多時辰,便又回到了谷中。
卧龍谷中一片寂靜,林間霧氣藹藹,不見人迹。
吳楚山人先沖進了土屋之内,那黑澤已經不知去向,很可能是出谷去見黃建國以及毛屍去了。
“茅兄,我們即刻出谷。”吳楚山人匆匆道,随即施展輕功,向谷外一路疾奔,不化骨茅一噬悄無聲息的跟在了後面。
卧龍谷口也是靜悄悄的,見不到一個人影,山人腳步略一躊躇,随即沿着那條唯一的山路繼續追了下去。
“這是耶老的蟋蟀籠子,”吳楚山人在山路的岔道口發現了那隻空空如也的竹籠子,自言自語道,“看來耶老已将那些蛐蛐喂給毛屍吃了。”
不化骨茅一噬俯身在地面上,鼻子貼地嗅了嗅,然後站起身來說道:“老夫聞到了毛屍的特殊氣味,是往西北面的路上去了。”
吳楚山人擡頭望望東方天際處,急切道:“天色已經快要黎明了,我們得加緊了。”
兩人如疾風一般的朝着西北面的山路追了下去。
婺源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山腰葬有朱熹祖墓,因谥号“文公”而得名。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回鄉掃墓親手栽植的24棵杉樹,寓意24孝,曆經800多年風雨,至今已有三米多粗,三十餘米高,仍郁郁蔥蔥的屹立在半山之上。
黎明前,天色昏暗,毛屍一蹦一跳的走在古驿道的石路上,雖經幾百年風霜雨雪,古道仍完好無損,因其修建時采用了倒三角形的方法鋪石,借助行人的踩踏,石塊越踩越實,越踏越緊,所以保存至今。
耶老望着蒼翠的文公山,不由得歎息道:“老衲久居關外,聽聞南宋理學家朱熹祖墓穴址擇地頗為周折,毛屍哎,你能葬于此山之中,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