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郭璞麼?”嬷嬷問。
沈才華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我師姐客家聖母王婆婆教過你什麼嗎?”嬷嬷又問。
沈才華還是搖了搖頭,說道:“從來沒有人教過我什麼呀。”
“那你在苗栗南莊時,是如何從這具‘祝由靈棺’中破棺而出的呢?還把嬷嬷的靈棺蓋燒了個大窟窿?”嬷嬷疑惑道。
沈才華誠懇地說道:“我也不知道怎麼就出來了。”其實,那天晚上封閉在靈棺裡的時候,他下意識的使出了祝由神功第九式“天門洞開”,将棺蓋劃開了個圓洞,這才得以逃脫,不過這些事情自己已經完全沒有了印象。
客家嬷嬷心道,這孩子不像是在說謊,看來世間上果真有天賦奇秉之人,與生俱來之說啊,郭璞的祝由神功端的是高深莫測啊……
嬷嬷給沈才華另外搭了一個小床,因他不願意與嬷嬷一同睡進那具祝由靈棺之内。
才華看見了棺蓋上的那塊圓圓的補丁,潛意識裡似有所觸動。他摟着吸子筒睡在了小床上,連日來的奔波令其身心俱疲,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看着孩子已然睡熟,客家嬷嬷走出了房門,随手拎起躺在門外牆角的老乞丐,踏着月光直奔西山頂而去。
夜半時分,沈才華憋醒了,膀胱脹乎乎的,大概是魚湯喝多了的緣故,于是懷裡抱着吸子筒迷迷糊糊的走出門外,站在了罂粟花叢旁“嘩嘩”的撒起了尿。
他不經意間瞥了一眼木屋的牆角,老乞丐已經不在那裡了……撒完尿回屋時,他望了一眼祝由靈棺内,客家嬷嬷也沒有在裡面睡覺,奇怪,他們都去哪兒了呢?
屋外月色清涼,風兒吹過,沈才華的倦意已去,于是繞着木屋尋找嬷嬷和那個老乞丐。小溪旁,溪水倒影一彎殘月,有魚兒在水中遊動着,還不時的躍出水面,砸出一圈圈漣漪。沈才華想到了吸子一天沒有進食了,于是将熟睡中的吸子筒輕輕的浸入了溪水中。
吸子筒伸了個懶腰,身子在清澈的水底慢慢的展開,腹面圍攏進來許多小魚,然後将它們卷起來,用吸盤慢慢吮吸着它們的汁水。
沈才華蹲在岸邊饒有興緻的看着吸子進食,須臾,他瞥見了水中有幾條白顔色的小蝌蚪,扭動着身軀遊動着。在婺源鄉下住的時候,青蛙倒是捉過不少,可奇怪的是,自己還從來都沒有見過白色的蝌蚪呢。
他伸手去捉,可剛一入水,小蝌蚪的身子一晃就都順着溪流跑掉了。有孩子就有娘,這些白色的小蝌蚪是從溪水中順流而下的,那麼上遊一定會有它們的父母――白色的大青蛙,沈才華想。
吸子吃飽了,對着沈才華頑皮的眨了眨眼睛,平躺在水面上。
“我們去兜兜風。”沈才華說着跳到了吸子身上,手裡抓緊吸盤,沿着溪水逆流而上。
小溪的盡頭是西山山腰陡峭的石壁,岩石下有個一人多高的小山洞,水就是從那裡流出來的。沈才華手抓吸盤,探頭朝裡面望望,洞内陰風習習,令人感覺不寒而栗,正猶豫着打算返回之際,吸子卻帶着他徑直的漂浮進去了。
洞内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惟見遠處有一絲微弱的光線,漸漸的,沈才華的鼻子裡聞到了一股淡淡的狐臭氣味兒,就像有的人腋毛下的那種味道,随着那光線越來越近,氣味也就越發的濃了。
這是一個寬闊的石廳,穹頂處有一個垂直的洞,通至山頂,有清涼的月光倒射進來。石洞中央有塊天然青石台,四周被清澈的泉水包圍着,水中冒着泡泡,蒸騰着白色的霧氣。
石台上盤腿坐着兩個男人,渾身赤裸裸的一絲不挂,在他們身子的四周,蹲着一圈巨大的白色紅眼睛大蟾蜍,個頭如小豬一般,身上滿是疙瘩虬結,總共有八九隻之多。
其中的一個男人身形肥胖臃腫,肚皮上耷拉着多層肉褶,雙目緊閉着一動不動,白嫩的皮膚汗漬漬的發着亮光,那狐臭味就是從他的體内散發出來的。
另一個男人相貌奇醜無比,發秃齒豁,睜着一雙白????的瞎眼,身子卻是光滑細膩之極,肌肉健美豐滿,如小夥子一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個老乞丐。
此刻,沈才華早已是驚愕得目瞪口呆了……
第四十章
沈才華四周瞧了瞧,沒有發現洞中還有其他人,客家嬷嬷也不在這裡,他小心翼翼的踏上了石台,仔細的觀察着那些體型巨大的白色蟾蜍。
蟾蜍也叫“苦?F”、“蚵?o”,不過民間還是普遍稱其為“癞蛤蟆”。蟾蜍身體表皮上生長的那些疙瘩,裡面有白色的漿汁,學名叫“蟾酥”,可以消炎。最有用的就是它褪的皮“蟾衣”了,不但對無名疽癰有奇效,而且還能治療白血病和各種癌症。
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稱:“蟾衣乃其蓄足五髒六腑之精氣,吸納天地陰陽之華寶,如若獲之一,一切惡疾,未有不愈”。
不過,幾千年來,人們隻知道蟾蜍能蛻衣,但卻始終拾不到蟾衣,因其每年隻在盛夏暴熱的夜晚,借雷鳴電閃之時蛻衣一次,且邊蛻邊吃,蛻完吃盡,極難采獲,故而醫聖張仲景歎曰:“蟾皆拾,衣不現,奇也”。
鄰近的一隻白蟾蜍長着一對凸起的紅眼睛,看見沈才華走前,雙目圓瞪,突然“呱……”的爆鳴一聲,咽喉兩側倏地鼓起了兩個碩大的氣囊,吓了小才華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