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9頁)

  乃梭眼睛瞅了瞅在廚房内忙着的雁城小子和珊妮,然後壓低聲音神秘地說道:“我沒告訴他們,我究竟是為什麼回來的。”

  “為什麼?”寒生笑着問。

  “我救了嘟嘟。”乃梭臉色頗為自豪地說道。

  “什麼‘嘟嘟’?”寒生不以為然。

  “就是那隻會說話的大鹦鹉呀,”乃梭見寒生一臉的茫然,于是又解釋說道,“沈才華的那隻藍羽毛的大鹦鹉。”

  這句話如同重錘一般,蓦地砸在了寒生的胸口上,頓時臉色驟變……

  “你說什麼!你在緬甸見到了沈才華的那隻大鹦鹉?”寒生大驚失色道。

  “是呀,嘟嘟還記得我乃梭呢……”乃梭得意地說道。

  “那麼沈才華呢?”寒生急切的追問道。

  乃梭搖了搖頭,回答道:“嘟嘟說,小才華和幾個和尚順着恩梅開江飄走了……”

  沈才華和嘟嘟竟然離開了南山村!蘭兒怎麼會允許的呢?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孤身出家門,萬一出了點事可麻煩了……寒生一把抓住乃梭,焦急萬分地說道:“乃梭,快把這一切都告訴我。”

  此刻,吳楚山人也着急了,莫不是南山村裡出了什麼大事情?他想。

  于是,乃梭便将那天夜裡,鳌老捉住大鹦鹉帶回了寓所開始講起,以及嘟嘟如何神武,兩拳打到了警衛,并與他一路逃出果敢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

  寒生聽罷沉思良久,疑惑的問乃梭道:“嘟嘟有沒有說那幾個和尚的來曆或者是要到哪兒去?它和沈才華是如何離開家的?家裡出什麼事了沒有?”

  “嘟嘟沒講,隻是說要趕緊去找小主人,然後就往南面恩梅開江的方向飛去了。”乃梭回答道。

  寒生焦慮的目光望向了吳楚山人,心情沉重地說道:“肯定是南山村裡出了什麼變故……”

  吳楚山人沉吟半晌,然後果斷地說道:“寒生,必須分頭行動了,我即刻趕回婺源,你去追蹤嘟嘟和沈才華的下落,這事還要請雁城小子幫忙協助你才好。”

  寒生點點頭,也認為隻有這樣方才穩妥些。

  “對了,”乃梭突然想起來件事兒,于是說道,“鳌老還抓住了嘟嘟的一個同伴,是個非常醜的老頭。”

  “醜老頭?什麼樣子的?”寒生急忙問道。

  “秃腦瓜蛋子,滿嘴亂牙,臉上都是一層層的褶子皮,可吓人了……嗯,他也是個瞎子,眼珠是白????的,像炖熟的魚眼睛一樣。”乃梭比劃着說道。

  寒生聞言心中尋思着,看來要先找到這個醜老頭,從他的嘴裡也許可以打聽到嘟嘟和沈才華的線索。

第五十二章

  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代表居住人家,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釋義。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解釋為“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

  兩日後,是果敢傳統的集市,老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們得到消息,緬甸政府與國軍93師鬧崩了,戰争危險已經解除,于是男女老少紛紛盛裝出門,臉上流露出久違的笑容。

  老街觀音廟舉行了祈福法會,彙聚着緬北各地趕來的香客,人流如瀉,有身着果敢衣飾的老人,也有身披華麗籠基的婦女,偶爾可見濃妝淡抹入時的漢裝姑娘和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人們摩肩擦背接踵而去。大廟門前擺賣着香燭、紙錢以及金帛錢錠,水果攤、中草藥攤、小吃攤、百貨布匹攤、和菜肉攤鱗次栉比,亂哄哄一片。

  老街大廟坐落在老街街後,坐西向東,占地約十畝,中國式古寺廟建築,雕梁畫棟,雄偉壯觀。此廟究竟建于何時,已無文字可考,老人們說小時候就是這番模樣。

  寒生混在人群裡,緩緩朝廟裡走去。自從在金三角美斯樂雁城小子的茅屋裡與吳楚山人分手後,兩天來,自己馬不停蹄地穿行于雨林間,終于趕到了果敢。而吳楚山人則經由美斯樂取道西雙版納回國。

  從左側小門步入廟内,面前是一座石砌的四方天井,白牆在東,山門在西,南北兩側是瓦木結構的廂房,山門正中懸挂着金字木刻“保國佑民”的橫匾,善男信女們湧進湧出,十分的熱鬧。院子正中有一個石制大香爐,煙火缭繞,十餘個善男信女正在虔誠的頂禮膜拜。大殿内傳來法師的敲魚誦經聲,人頭攢動,前擁後擠,如波如詩,如浪如潮。

  寒生的目光越過跪拜着的信徒頭頂,鎖定了那個穿黃色袈裟正在誦經的白眉老僧,此人正是鳌老。果敢老街上的鄉民都知道這個相貌奇特的白發白眉白須老頭,所以不費勁兒的就打聽到了,他今天一定會在祈福法會上出現。

  鳌老深通釋儒道學說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緬共黨内是一個鬼才,這次成功的暗殺了緬甸政府軍的波侬将軍,并巧妙地嫁禍給國軍93師,導緻敵方軍事聯盟的瓦解,消弭了迫在眉睫的戰争威脅,為此,8.19部門受到了緬共政治局的褒獎。有關黃明月的情況,屬于8.19部門的絕密,除德欽副主席之外,任何人都不清楚,隻知道是鳌老手下的一個神秘的殺手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