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火車先到呢?”未渡老僧說道。
“我們仍算平手。”賈道長回答。
“一言為定。”未渡老僧話音未落,身子已如箭一般地射出,方才的渡河既然是賈屍冥先行的,這次當然輪到自己先跑了。
“好一個猾頭的老和尚……”賈道長急忙運起先天氣功奮起直追。
原野上,雨後初綠的青草上挂着晶瑩的露珠,黃色的蒲公英卻已經早早的綻放了,一簇簇的,使人感覺到了春天的氣息。
蒸汽機車司機驚訝的往後望見有人在路基下奔跑,仔細看去是一位老僧和一個紮白羊肚頭巾的老頭子。
此刻的蒸汽機噴出滾滾濃煙,正以八十公裡的時速全力飛馳着,奇怪的是那兩人竟然慢慢的追趕上來了。
未渡老僧手裡拎着一隻鞋子,使用了《達摩五式》中的最後一式“隻履西歸”……
當年達摩祖師将衣缽法器傳給慧可後,便離開少林去了禹門(今洛陽龍門),禅栖在千聖寺,于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葬于熊耳山。東魏使臣宋雲出使西域久而未歸,對達摩辭世的消息一無所知,達摩死後兩年,宋雲從西域返回洛京。在途經蔥嶺的時候,迎見達摩一手拄着錫杖,一手掂着一隻鞋子,身穿僧衣,赤雙腳由東往西而來。二人相遇後,宋雲停步問道:“師父你往哪裡去?”達摩回答:“我往西天去”,接着叮囑說道:“你回京以後,不要說見到了我,否則将有災禍。”二人道罷,各奔東西。
宋雲以為達摩隻是戲言,并無介意,回京城複命交旨時,順便提到了其途經蔥嶺遇見達摩老祖回西天之事。孝靜帝發火怒斥宋雲道:“人所共知,達摩死于禹門,葬于熊耳山,你怎麼說在蔥嶺遇見了達摩呢?死人何以複活,分明是欺君騙聯!”遂将宋雲投入南監。
不久,孝靜帝坐朝親審宋雲欺君一案。宋雲辯稱:“蔥嶺見達摩時,祖師光腳拄杖提履西行,并告誡說要臣别講出去,否則必有災禍。”孝靜帝聽罷半信半疑,最後決定開棺驗證。達摩墓穴啟棺後,果不見棺内屍體,隻剩下一隻鞋子……于是,宋雲不白之冤水落石出。現少林寺碑廊内,還有一塊《達摩隻履西歸圓碑》,上邊刻着四句話:
達摩入滅天和年,熊耳山中塔廟全。
不是宋雲蔥嶺見,誰知隻履去西天。
“隻履西歸”為《達摩五式》中最後一式,乃是以足心湧泉穴汲取大地之磁場入體内,借地磁力微微懸浮于地表,降低了人腳闆與土壤的摩擦系數,以達到快速行走的目的。但是,卻隻能赤一足,不可光雙腳,蓋因若是左右湧泉穴都接地的話,地磁必将産生回路,一進一出則完全沒用了。當然,達摩所創的這五式武功,并不局限于奔跑渡江等等,而是依人的悟性而變化。譬如一渡法師,在風陵寺也使用了這一招“隻履西歸”,将足下僧鞋甩出,把費道長的臂骨擊碎,若不是中槍在先,元氣已散,那隻僧鞋足可以像一支飛刀般削去其整條臂膀的。
未渡老僧雖是一渡的師弟,頭腦有些迂腐,但卻是一代武學奇才,其悟出《達摩五式》的精髓則已經遠超師兄了,無奈一直困于佛崖寺中,并無絲毫江湖行走經驗,遇事頭腦單純,與其法号“未渡”倒是名符其實。
此刻,未渡老僧正跑在興頭上,扭頭望見機車内目瞪口呆的司機與司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口中道:“老衲僭越了,阿彌陀佛。”
賈道長已經将先天氣功發揮到了極緻,兩耳畔呼呼風聲,但是距離卻越拉越遠,不覺得驚愕至極,這老和尚用的是什麼邪術,光着一隻腳丫子竟然比自己跑的快了這麼多?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這回肯定是老和尚赢了,到時他若是糾纏起來,非要貧道告訴他倆孩子的下落,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麼?不行,還是開溜吧……想到此,賈道長故意放慢了腳步,遠遠的落在了後面,而那老和尚根本就沒留意後面,仍舊獨自興高采烈的昂頭狂奔。
賈道長一彎腰,飛快的鑽進了一片雜樹林中,然後徑直向北而去,繞道潼關。
潼關縣城就在眼前,未渡老僧高興極了,這回自己赢定了,這個賈道長必須得說出妮子的下落了。
潼關新縣城南水門,未渡老僧終于停下了腳步,興奮地轉過身來……
來路上,春風微拂,楊柳依依,蒸汽機車已隆隆遠去了。
咦,賈道長人呢?未渡老僧大惑不解……
夜幕降臨了,天上又下起了毛毛細雨,潼關城裡已是朦胧一片,春風料峭,乍暖還寒。
賈道長沿着南同蒲鐵路摸黑找到了那戶農舍,這是他與張隊長約好的聯絡點。他默默地矗立在雨中一會兒,望着農舍昏暗的燈光,當确認一切正常以後,才推開栅欄門走進了院子裡。
“喵……”一隻碩大的黑貓蹲在屋門一側的窗台上,兩隻綠幽幽的眼睛惡狠狠地盯着賈道長。
這家人看屋護院用貓……賈道長心中尋思着。
“是誰?”門開了,張隊長由内出來,見是賈道長到了,忙往屋裡請。
這是三間普通的紅磚平房,獨處于南同蒲鐵路線旁,四周為雜樹林所包圍,地點十分的僻靜。
“我們抓到了那兩個孩子,就關在後院的庫房裡。”張隊長低聲地說道。
“嗯,這戶農舍裡都有什麼人?”賈道長問。
“一個老太婆和一隻貓,我們的人都住在縣城的一所旅館裡。”張隊長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