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1頁)

  “真的神奇啊,隻需鍛煉個把禮拜就可以像好人一樣了。”畢大夫從未見過這種怪事兒,一時間驚歎不已。

  此刻,曾家婆娘“哇”的一聲嚎啕大哭,小女孩淚流滿面的跑上前緊緊的抱住了爹爹的腿,曾大嘴唇哆嗦着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有良心裡一熱,原來幫助人解除病痛竟會是如此的感動人和激發内心愉悅,多少年來,他始終活在怨毒和仇恨當中,今天體驗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那是人類最原始的心靈深處的善,他的眼眶也漸漸濕潤了。

第40章

薛先生

  有良默默的從懷裡掏出絹帛血書遞給曾大。

  “這是什麼?”曾大驚訝道。

  “這是你先祖曾靜留下的血書。”

  曾大詫異的接過絹帛展開一看,暗紅色的蠅頭小楷字清秀工整,不過他卻不識文言文,于是将血書交給了畢大夫。

  “雍正十三年冬,郴州直隸衡州府安仁曾靜刺血遺書……”畢大夫念道,不由得臉色大變,急忙接着讀完全部血書。

  “曾大,這真的是你家先祖曾靜的遺書啊。”畢大夫愕然說。

  半響,曾大才喃喃自語道:“不是講當年先祖是被乾隆皇帝處死的嗎?”

  “這封血書說得很明白,曾靜以替乾隆尋找藥王墓為借口避過劫難,然後隐匿到了什麼‘巫鹹國’去了,所以傳說中的淩遲處死應該是以訛傳訛,不足為信。”畢大夫解釋着。

  “那曾家莊怎麼會一下子家破人散了呢?”

  畢大夫沉思道:“我想一定是朝廷找不到曾靜,就認為他藏匿起來了,所以才牽連到曾家族人。”

  “叔叔,巫鹹國是在很遠的地方嗎?”這時,曾家小女孩問道。

  “是啊,”畢大夫接過話茬,困惑不解的說,“傳說中的‘巫鹹國’是上古時代的事兒,距今已有五千年了,雍正朝到現在也不過隻有兩百五十多年而已,曾靜怎麼可能……這,這完全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呀。”

  屋裡其他人目光也都疑惑的看着有良,若不是他剛才露了手神奇的“鬼門十三針”,大概早把其當做癡子趕出家門了。

  “那不是真實的‘巫鹹國’,而是當年藥王孫思邈布下的一個風水謎局,裡面大都是些幻象,但其中也隐藏着某些真實的東西,具體的俺也說不上來。總之,在那裡遇見了曾靜的遺體和血書,依照遺言火化并将他的骨灰帶來這裡。”有良盡可能的給予解釋。

  “骨灰在哪兒?”曾大問。

  有良解開腰間系着的麂皮袋,撂在了桌子上。

  畢大夫打開袋口瞧了瞧:“不錯,這是人的骨灰。”

  曾大目光誠懇的望着有良,默默的張了張嘴巴,似乎想說什麼,但是始終沒有說出口。

  有良坦然的對視着他,堅定的點了點頭。

  “孩兒他娘,點燭上香,恭迎老祖宗回家。”曾大不再懷疑,淚流滿面的大聲吩咐着婆娘。

  堂屋的供桌上點燃了蠟燭和香,盛有曾靜骨灰的麂皮袋和絹帛血書高高的供奉在上,曾家三口人跪拜于地,口中祈禱恭迎先祖回家,場面催人淚下。

  有良掏出牛皮信封,點出一萬兩千元錢擱在桌子上,然後轉身默默的離去。那是曾靜的錢,理應交還給他的後人,餘下的兩千多就算是自己的辛苦費吧,總得要坐車趕路和吃飯。

  衡山南起“雁陣驚寒,聲斷之浦”的回雁峰,北至“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嶽麓山,七十二峰逶迤八百餘裡,向來是中原南北禅宗和道教的聖地。

  祥光峰下的藏經殿,原名“小般若禅林”,始建于南朝陳光大二年,為南嶽開山祖師慧思和尚創建,隐于幽谷深處,四周古木參天,十分雅靜。

  大殿前有一塊“靈田”,秋夜常見如燭磷火,可以照見老林古殿的輪廓,政府說那是螢火蟲聚集而發光,可廟裡的僧人都知道,那是地下屍氣所緻。

  是夜,明月高懸,清涼似水。大殿下,一老僧坐在石桌前飲茶,對面的中年人儀表堂堂,穿一套藏青色中山裝,領口緊扣,舉止穩重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