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你和那個什麼主席懂得真多,這一點和?|就遠遠不及。”身旁的妙齡女子含情脈脈的奉承道。
衆人的目光齊刷刷的注視着這一對說話男女,想要出口反駁他們,但又實在是挑不出毛病來,一個個唯有橫眉蔑視。
第51章
奈何橋
此二人正是邢書記與可兒,自從神女峰上嘗試了幾度“巫山雲雨”,實踐了他對可兒“一次不夠”的承諾之後,邢書記變得更加的躊躇滿志了,決定要帶她遊曆一番,玩夠了巫山一帶的景點後,便加入旅遊團乘船逆流而上來到了豐都鬼城。
“鬼城仿造古代陽間的司法體系,營造了等級森嚴,集逮捕、羁押、庭審、判決和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奸犯科者,對世人以警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作用。”導遊繼續背誦着解說詞。
“這怎麼可能?”邢書記不滿意的反駁道,“必須要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最終教育廣大人民群衆,同時還要進行嚴打運動,不放過任何違法犯罪活動,包括通奸。”
“相公,”可兒咯咯的笑了起來,“那咱倆尚未明媒正娶,在今朝算不算通奸呢?”
“可兒,你我隻是生活作風問題,屬于小節,不礙事的。”邢書記認真的說道。
旅遊團的老人家們聽了邢書記的話都忍俊不已,幾位老阿婆甚至還臉紅了。
邢書記與可兒旁若無人的交談着,随着人流進入鬼城山門。山中古木參天,螽斯蟬鳴,空氣清新,沿着石徑緩緩前行,旁邊溪水潺潺,鳥語花香,端的是個好去處。
前面是一座氣勢恢弘的大殿,上書“報恩殿”,導遊為大家講解道:“此殿原建于民國,供奉的是報恩菩薩目蓮,也稱‘目犍蓮’,是釋迦摩尼十大弟子之一。《佛說盂蘭盆經》記載,古印度摩羯陀國有個大富翁名叫國相,夫人青提,晚年得子目蓮,出生七天後,父親就去世了。目蓮長大後敬重出家人向往三寶,外出經商時叮囑母親要善待出家人。但青提卻時常打罵僧人,兒子目蓮回來聽說後便責問母親,青提發誓說其若對僧人不好,七日内不得好死,果然七日内暴病而亡。母親死後,目蓮散盡家财分給鄉鄰,自己外出孤身修行。後得道升入天國,見母親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變成一隻餓鬼受盡倒懸之苦。佛祖釋迦摩尼說若要拯救母親,須于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備齊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人,便可使其超度,這便是後來的‘盂蘭盆會’的起源,亦稱‘鬼會’。目蓮後來被封為幽冥教主,統管陰曹地府。”
“荒唐,實在是荒唐至極,封建迷信桎梏啊,國際歌中說的好‘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全靠我們自己。要讓思想沖破牢籠,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邢書記義憤填膺,忍不住唱起了《國際歌》,曲調高亢雄壯有力,就是歌詞記的不是很準确,有些颠倒。
“相公,唱得太棒了,紫禁城皇宮大内恐怕也聽不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曲子,不過那個‘英雄耐克’是什麼東西呢?”可兒奮力的鼓起掌來。
“是‘英特爾耐克’,”邢書記耐心的解釋說,“就是共産主義。”
此刻,身旁的人們都不禁愕然,有人還憋不住偷偷的笑了起來。
“精辟啊,簡直就是個榆木疙瘩腦袋。”黃桷樹下有人嘿嘿冷笑着。
邢書記大義凜然的轉過身去,一望之下突然驚喜的叫喊了起來:“柳師父。”
“相公,真的是柳師父。”可兒走過去細看垃圾箱後面席地而坐的老瞎子乞丐。
“你們不在巫山上行雲作雨,跑到這鬼城來幹嘛?還想在奈何橋上那個嗎?”柳十三呵呵調侃道。
“柳師父,你怎麼也到鬼城遊覽來了?”邢書記驚奇的問道。
“噓,小聲點,老白同孫遺風也在這兒。”柳十三壓低聲音說道。
邢書記與可兒聞言頓時緊張起來,回頭四處張望:“他們在哪兒?”
“前面半山腰的奈何橋附近。”
“你是怎麼知道的?二丫也在麼?”可兒小聲的問。
柳十三點點頭,悄聲說:“我和關教授一路從西安跟蹤老白到山西風陵渡,前兩天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這裡,他在奈何橋附近失去了蹤迹,關教授正在那一帶查訪。”
他們正說着悄悄話,關教授回來了,見到邢書記二人吃了一驚,忙問是怎麼回事兒。
“原來你倆遊山玩水來了,真是好興緻啊。”關教授淡淡道。
“老白那麼厲害,你們還跟着他們幹嘛?”可兒緊張的問道。
“你倆害怕還是趁早躲遠點吧,别在這兒妨礙我們幹正事兒。”關教授素來厭煩邢書記的高談闊論,于是出言不遜的趕他們走。
“老關同志你錯了,我們和柳師父是患難中的階級弟兄,更何況一名共産黨員遇到危險又怎能臨陣退縮呢?老白和孫遺風都是階級異己分子,再說二丫姑娘還被綁架着,有良也困在壁畫中生死不明,因此我倆決不能袖手旁觀。”邢書記慷慨激昂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