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大師,”邢書記立刻反駁,“此言大謬,你知道什麼叫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在國内,孩子們從小就受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培養的是由紅又專的人才。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由少年先鋒隊紅領巾、共産主義青團再到共産黨員,成長過程裡外都是紅彤彤的。而香港那種資本主義社會中長大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利、吃喝嫖賭之外還會什麼?若是庸兒送去了那種地方,完全是誤人子弟。”
黨大師不服氣兒:“邢書記,如果照你這麼說,國家領導人的子女大都送去了美國這種地方留學,難道他們就不怕’誤己子弟‘麼?”
“呵呵,黨大師啊,你這就是鼠目寸光了。”邢書記頗為得意的嘿嘿兩聲。
“此話如何說起?”黨大師問。
邢書記壓低聲音悄聲說道:“告訴你吧,他們是去卧底的,為了将來解放全人類,我們的領導人忍痛割愛,将自己的子女送去西方社會卧薪嘗膽,這種博大無私的胸懷豈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相公說得沒錯,那些紅毛洋人的國度茹毛飲血,慣于生食,男女亂交,禮崩樂壞,這還是當年和?|大人告訴可兒的呢。”可兒堅定的站在邢書記這一邊。
有良見兩方争執不下,于是岔開話題說道:“大家既然來到了漢中,何不先去漢中的風景名勝遊覽一番?”
“好呀,好呀。”可兒首先拍手贊成。
“不如就去戰國時期開鑿的褒斜道看看如何?”老白是文物專家,對陝西的曆史古迹尤為熟悉。
衆人都無異議,于是收拾停當後便啟程前往褒谷口,有良照例背上行囊,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那幅《敦煌夜魇圖》了,必須随身攜帶。
媚娘跳進背囊裡,??同時也負有看守畫軸之責。
紫柏山樹林中的那個人若隐若現的遠遠尾随在了後面。
第113章
褒斜道
褒斜棧道,開鑿于戰國時期,是古代秦川入巴蜀的必經之路。北起斜谷口,南至褒谷口,其間沿褒斜二水穿越秦嶺,故稱“褒斜道”,全程五百裡。
一路走來,岩壁陡峭,水流拍岸,古棧道懸空于深溝險澗,壁立千仞,窄若羊腸,令人舉步心驚肉跳。
老白充當起了義務講解員,邊走邊介紹說:“戰國中期,秦國在褒斜古道的基礎上,逢山開路,造孔架棧,将其擴建為棧道。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經褒斜棧道攻入蜀中。兩千多年來,棧道時通時塞,多次毀于戰火。當年劉邦自子午道來漢中後,曾燒毀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麻痹西楚霸王項羽。後來韓信命樊哙’明修棧道‘,帶大軍’暗渡陳倉‘進入關中,此便是典故之由來。”
“佘教授不愧是大學者,懂得真多。”可兒贊道。
“褒斜古道迄今已經通行了3000多年,為古代先民溝通巴蜀與三秦可謂是功不可沒。隻可惜1969年修建石門水庫,至1975年大壩蓄水,棧道石門以及将軍鋪、褒姒鋪、《棧道平歌》摩崖石刻與棧道等遺迹統統都淹沒在了水庫中。”老白說着惋惜不已。
“那麼,長江三峽水庫豈不是要淹沒更多的文物古迹?”有良突然說道。
“那是自然,文物損失将更為嚴重,是國家文明之殇啊。”老白長歎一聲。
衆人一面欣賞着山川景物與褒姒棧道遺迹,談古論今,耳畔聽着路旁草叢内螽斯蟬鳴,大發幽幽思古之情。然而,誰都沒有留意到身後的小山包上隐約站立着幾個人,一僧三道,正在注視着他們。
其中秃頂老僧從懷中取出一隻紫檀小木匣,揭開封印,輕輕的抽出了匣蓋。匣内躺着一隻手指長短、色彩豔麗的蟲子,形狀如田間常見的椿象,但背甲卻像極了人的臉,其中眼睛、嘴巴和鼻子惟妙惟肖,面容莊嚴慈祥,酷似一尊佛頭,還長着卷毛佛螺髻發。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老僧口中誦念着。
那怪蟲緩緩的坐了起來,揉了揉惺忪睡眼,後背翼展上的佛頭雙目炯炯有神,隐約帶着一股凜冽的殺氣。
“梭羅嘛嘛??......”老僧随即遠遠一指谷底正在遊覽的那幾個人。
那蟲兒随之振翼飛出了紫檀木匣,在老僧頭頂上盤旋了兩圈,然後徑直朝着他們飛去。
但凡怪蟲所經之處,原本螽斯蟬鳴的昆蟲叫聲立即戛然而止,如同死寂一般。
有良一行人裡面,唯有老白較為警覺,這也是其蛇類的天性使然。此刻,他似乎意識到了有什麼不對勁兒,方才還在聒噪不停的蟲鳴之聲怎麼突然就鴉雀無聲了呢?
這一僧三道,正是無欲老僧與仙聖子以及玄機子和玄真子等人。自那日從?k王山上趁亂溜走以後,原本打算原路回昆明的,但總覺得事有蹊跷,尤其是無燈教授去下落水更換衣衫後,竟然一去不複返,而且那位陪同的警官恍若沒事似的,所以肯定背後有什麼古怪。
“鬼壺很可能已經落入無燈教授之手,因此他才會不辭而别。”無欲老僧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