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晚飯已經準備好了,桌上擺着一大盤菜,還是豬油酥炒辣椒土豆片,同昨晚的一樣。
馬賀蘭扔下那兜子李廣杏就告辭回家了,她讨厭聞豬油酥的味道。
“陸老師,您為什麼老吃豬油酥而不吃肉呢?”小建好奇的問他。
“呵呵,其實豬肉并不是好東西,唐代藥王孫思邈告誡世人,說,‘凡豬肉久食,令人少子精,發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體筋肉碎痛乏氣。’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時也指出‘北豬味薄,煮之汁清。南豬味濃,煮之汁濃,毒尤甚’,所以陸某向來不食。”陸曉機文绉绉的說着,引經據典,一看就是老學究。
費叔在一旁鼻子“哼”了聲,表示不滿。
小建不解:“那為什麼還要吃豬油酥呢?”
“古人雲,‘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令人暴肥,閉血脈,弱筋骨,蓋虛肌所緻也。’隻不過家中熬完豬油後剩下的油酥棄之可惜,所以也就吃了。”陸曉機說着端起了飯碗,夾了一塊丢進嘴裡。
小建一邊吃着飯,一面不解的刨根問底:“既然豬肉那麼不好,您為什麼還要熬豬油呢?”
“豬油卻是最好的解毒潤腸良藥,甚至誤食劇毒的河豚時,世間本無藥可解,但隻要随後服下一升豬油,便可性命無虞。”
“哦,”小建似懂非懂的說,“我媽媽老是勸我吃素,說可以行善積德。”
“嗯,”陸曉機點點頭,“聽說過宋代高僧願雲禅師的《戒殺放生詩》麼?”
小建搖了搖頭。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們吃的每一碗肉食之羹中都充滿了被宰殺衆生的怨恨,将來食肉之人因為殺業輪回至畜生道時,就會遭到同樣被宰殺的命運。”陸曉機解釋說。
“這是真的嗎?”小建吓了一跳。
陸曉機和藹的一笑,說道:“在自然界,人是否食肉不是以宗教信仰為選擇,而是以自身進化的腸子所決定的。”
“腸子?”小建更加疑惑了,此刻連費叔也豎起了耳朵。
“這麼說吧,以食肉動物為例,老虎的腸子是5.4米,為體長的3倍,狼則是3.5倍。而素食動物呢,兔子的腸子有8米,是體長的20倍,山羊則為22倍。因為肉類營養豐富,但易腐爛,腸子短而直,沒有很多褶皺,便可以盡快的排出毒素。而植物的纖維多,難以消化,因此需要更長的腸子來吸收足夠的營養。食肉動物需要捕獵,易興奮沖動,精力旺盛,體力充沛,具有冒險精神。素食動物則完全不同,因為植物生長在那兒,本身并不會逃跑,所以也就不必着急,可以三思而後行。”
“人呢?”小建感到很有趣兒。
“人類由于種族不同,因而有所差異,比如西方人以食肉為主,平均身高1.8米,腸子5.4米,為體長的3倍。東方人以素食為主,平均身高1.7米,腸子8.3米,則是體長的5倍。所以,腸子短的西方人喜歡戶外運動,性格粗曠好鬥,而東方人一般文靜且理智,體力則明顯要偏弱一些。”陸曉機解釋說道。
“那我知道了,中國人應當以素食為主,适當的補充些肉類。”小建夾了一塊豬油酥放進嘴裡。
“好聰明的姑娘。”陸曉機呵呵一笑。
夜深了,月色如水,萬籁俱寂。
房門“吱嘎”一聲推開了,陸曉機背着一隻裝滿豬油的土壇,悄悄的溜出屋子,借着清涼的月光,走進了浩瀚的戈壁灘
第一卷
《天師畫軸》
第10章
分形術
是夜,老屋的窗戶用被子遮得嚴嚴實實,一絲光線都透不出去。
費叔和小建盤腿在炕上相對趺坐,由于高度不夠,費叔屁股下面還墊了個小炕桌。中間點着一根白色的蠟燭,兩人的前後左右分别懸挂着四面青銅幻鏡,距身體一尺五寸,高度與眉同齊,鏡中反射着朦胧的身影。
“東晉葛洪的‘分形術’是道家最詭異的内修方法,但凡人衰老的顯著特征就是分形散影,越老越明顯。當影散到極點時又會還聚,而形卻不能還原附影,這時影便會離形而去,人便死了。”費叔嚴肅的說着。
“哦,不就是‘回光返照’嘛。”小建心裡想着,口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