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卿言看着他拿來的訴狀,眉頭卻皺了起來。
獅頭嶺那邊的起義,好歹還有些苗頭,而他所在的甕縣,根本什麼征兆都沒有。
起義是突然興起的,原本甕縣的縣令帶着縣衙的衙役奮力抵抗,卻也連一日都沒撐過去,就被人當場斬殺在城牆上。
當地百姓念着他的好,替他在城外修了墳茔,還請了大和尚去超度。
第1400章
城越來越難守
吳錫元聽了這話也是一陣感慨,同樣都是縣令,怎麼人跟人之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也正是因為這個,此事當中的疑點就更深了,既然甕縣的縣令是個好官,老百姓們也還算愛戴他,為何此地也會有起義?
難道真的跟獅頭嶺的那些人是同一夥人嗎?
吳錫元問起嶽卿言,想要看看他有沒有什麼線索。
嶽卿言思索了許久,似乎是想到了些什麼,便對着吳錫元說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回去再說。”
吳錫元也看了一眼四周來來往往的其他人,這才點頭應下,跟着嶽卿言回到了他在此地的落腳處。
縣令以身殉城,嶽卿言已經給京城去了信,新來的人還在路上,他此時就住在縣衙裡。
一是為了給當地老百姓當個主心骨,另外也是為了威懾宵小。
同樣的,他也收到了皇上的聖旨,讓他好生守在此地,随時支援東瀛戰場。
他們兩人回到屋子裡,讓底下人在外頭守着,嶽卿言這才跟吳錫元說道:“一開始我都沒将這些叛軍放在心上,不過是些烏合之衆罷了。可是被你這麼一說,我卻突然不這樣想了。”
吳錫元一路趕路,也實在有些口渴,就端着茶杯喝了兩口,聽到嶽卿言的話,他才擡起眸子看了一眼嶽卿言,對着他問道:“怎麼?看你這樣子,可是這幾天還是有些發現的?”
嶽卿言點頭,“嗯,我發現那些人起義的農民,說話的口音有些不太對勁。”
口音在時下确實是一個能辨别外來人口很好的方法,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若是這些“叛軍”的口音不對,那他們可能十有八九真的就是來攪亂渾水的。
吳錫元連水也不喝了,急忙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嶽卿言追問道:“那些叛軍說得是什麼口音?可知道是哪裡人?”
然而嶽卿言注定也是要他失望了,他對着吳錫元搖了搖頭,神色不愉,“不大清楚,那些人的口音都不大相同,很雜亂,似乎很多地方的人都有。”
吳錫元聽了這話,也擰起了眉頭,“能不能舉兩個例子?”
嶽卿言這才說道:“大多數口音我都聽不太出來,但有一個我卻聽得很清楚。”
吳錫元下意識地就順着他的話問道:“什麼?”
“京城的口音。”嶽卿言說道。
吳錫元愣住了,難道說是京裡頭有人在給皇上找不痛快?
可是……還能是誰呢?
上一世不安分的這輩子早就被皇上和太子給收拾了,如今京城裡的那些貴族就跟朝廷養得米蟲沒什麼區别。
他想不太清楚,嶽卿言抓了幾個活口,他帶着吳錫元去審問了一番,什麼都沒問出來。
也正是因為他沒問出來,吳錫元才隐隐覺得有些不大對勁兒。
相比在獅頭嶺的那些叛軍,甕城的這些叛軍就像是訓練有素的,他們比獅頭嶺的那夥人更加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