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頁)

“簡知青,有事你就招呼。”

說完沒等簡單回答轉身就走了,倒是把簡單說愣了一下。

反應過來,不由得覺得,也挺好,起碼知道感恩啊。

趁着這會天氣好,簡單把王桂花給找的白菜和蘿蔔種子,數量是不少,把空地都給種上了,能不能長成的,入鄉随俗呗。

再說她是要在這邊待十多年的,以後這都是日常的生活了,她得适應。

隻不過這個季節,好像也種不了别的。

前院後院的繞了幾圈,掏出了在深山挖的荊棘,貼着牆根栽下去,這種是她在山上特意挑的,能長到一米多,跟圍牆差不多高,主要是多刺,也算是多一層安全防護吧。

又在大門口左右兩邊各栽了一棵小松樹。

她倒是想弄個葡萄架,但是想想過幾年可能會發生的亂象,算了,忍忍吧,本來底子就經不起查,還是别惹眼再給人留下貪圖享受的話把子了。

還是高大挺拔又代表正直的松樹吧。

回憶着看過的農村小說,這段時間農村還能幹什麼來着?

曬幹菜,不太行得通,今年這年景,旱的要死,什麼都長不起來,各家的菜苗子都當主食了都不夠呢。

看了半天,才發現,自己能做的好像隻能是上山,好東西都在山上呢。

行吧,反正她現在也沒事,背着背簍就從後門出去了。

這邊離山能近幾步,主要是,和平時村民們去的不是一個方向。

山腳下肯定都被人找遍了,往上走了走,比那邊能好那麼一點,但是也是荒的很。

簡單沒管,遇着能燒的幹樹枝,枯萎的樹杈,都沒放過,她弄的是火牆,冬天取暖需要的柴火多着呢。

日子一天天的過,很快就到了往年秋收的時候,越是臨近,劉衛民越是愁得慌,幾個村幹部和老人幾乎是整天的站在地頭,唉聲歎氣。

到了開鐮的日子,劉衛民的動員大會都沒有底氣,匆匆說了幾句就趕緊開始。

往年沉甸甸的苞米棒子今年沒有一點重量,輕飄飄的。

雖然心裡都有數,但是真正看到,也是心裡一沉,很多人都是紅着眼眶在幹活。

往年熱火朝天的喜悅,今年幾乎全程都是靜悄悄的,老農民最怕的就是老天爺不開眼。

本來需要十天的掰苞米隻用了五天就收了幹淨,一部分苞米棒上有點收獲,大部分都是隻有幾個粒的,放在後世就是直接粉了喂豬的那種,但是沒有人舍得,哪怕長了一粒,也都寶貝的收好。

全場院堆的一地的苞米棒,實際上隻收獲了不到去年十分之一的糧食,從始至終,大家夥都是沉默着,這點糧食,就連公糧都不夠,更别說分到手裡了。心情沉重,很多人胳膊腿都沉的擡不起來,前些天的好心情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絕望,連小孩子都放低了腳步,不敢再鬧。

接下來的紅薯和土豆倒是還好點,畢竟是抗旱的東西。

雖然比起往年也是要減産不少,但是跟苞米相比,就是高産了,這讓絕望的劉家屯村民算是稍稍有了那麼一丁點安慰。

收成不好,也比往年少了不少勞累,對于初次接觸農活的簡大小姐來說,也是個挑戰。

不過是仗着力氣大,加上加餐,營養足。

秋收隻用了往年一半的時間,交公糧的主力苞米,卻還是挂了空。

當然,不是劉家屯一家,整個公社,整個縣城,整個省,幾乎都是同樣的景象,有好幾個嚴重的地區甚至已經出現了餓死人事件。

去開會的劉衛民萬分慶幸,分過去劉家屯的是簡單,若是還是之前的知青,弄不好也會發生這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