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頁)

去開會的劉衛民萬分慶幸,分過去劉家屯的是簡單,若是還是之前的知青,弄不好也會發生這種悲劇。

想想,其實也挺後怕的。

當時進山時還猶豫過,後來是什麼讓他堅定了呢?

各村都是差不多的情況,公社那邊也是無奈。

畢竟城裡的供應糧還要指望着這公糧,但是也不能把農民兄弟逼上絕路,公社護着下面,上面偏重于城裡,拉扯了一個星期,最後才決定,今年的公糧用土豆地瓜代替,隻交去年的三分之一。

即便這樣,很多村長也都當場痛哭。

第17章

劉衛民也心酸的很,三分之一,這不是要了命了嗎?

幾個垂頭喪氣的村長,臨走臨走還又被塞了幾個知青,就怕他們尥蹶子,才放到出門才告訴,硬塞過去你不收也得收了。

結果,還是有幾個人當場坐地下就哭。

“書記啊,這是要逼死人啊?今年累死累活的澆水,莊稼也就收上來不到往年四分之一,公糧要交那麼多,又給了這麼好幾個吃白飯的......

書記啊,你讓俺們咋活啊?”

有開頭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了,現在下鄉才開始沒幾年,還沒出多少幺蛾子,但是不會幹農活是真的,分口糧是真的。

“書記啊,咱們各個村的情況你這都知道。

那莊稼,從種下去就旱着,都是靠大家夥兒一扁擔一扁擔的從河裡挑水澆的,那旱的一夏天都是蔫吧的,啥也沒上來啊,秋收那苞米棒子都是空的。

你倒是說,三分之一也不是小數,我們拿啥交啊?

老百姓,咋活啊?”

“這一夏天,十斤糧食,十來口人,吃了一個多月,那山上都薅秃了啊。”

“我們村是沒直接餓死人,有個小子被逼的,進了深山,就沒出來......”

公社書記是個四十多歲的人,黝黑的臉色,顴骨都瘦的突了出來,是個退伍的老兵,左腿一瘸一拐的,眉頭就沒舒展開,

“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的難處我都知道,不光咱們向陽公社,就是整個安吉縣,整個林北省,都是差不多的情況,我去開會,聽到也都是這種消息。

同志們,國家現在正面臨着困難,我們守着土地,森林,這都是天然的大寶庫,總要比工人兄弟多上一分希望。

同志們,希望大家能克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利用現有條件,自力更生。

大家的辛苦上面都是知道的,現在也正在想辦法為大家解決,堅持一下,困難是暫時的,國家建設還需要大家添磚加瓦。”

眼見着這話說的死,沒有留口,幾個人也看出來是沒有辦法了,離開的腳步都沉重了不少,看向知青的的眼神也不太友好。

幾個知青被剛才的場面吓了一跳,還沒反過沫來,隻能呆呆的跟着各自的村長後面走。

劉衛民一直以為自己村裡是最窮的,今天一聽别的村有餓死人的,瞬間就把簡單的地位提高了兩米。

再次慶幸,相信了簡單的話,不然,今天因為這個出名的就應該是他了。

這麼一想,心情居然又好了幾分,連要交公糧的愁事都不想了。

不管咋滴,鄉親們的命都保住了。

因着簡單,再一看這三個知青也順眼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