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守在病床旁,眉頭緊鎖,神情顯得格外焦急。
當醫生走出來告知病情和所需的治療費用時,林輝毫不猶豫地對林岚說道:“姐,我先墊付媽的醫藥費吧,等她出院了,我們再按照最初約定的方式,公平地分攤。”
林岚稍感意外,眼前的弟弟眼神中沒有一絲算計,隻有作為兒子應有的責任心。
“姐,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對,”
林輝看着林岚,語氣誠懇,充滿懊悔,“讓你受了很多委屈,也讓媽為我們操心不已。但這一次,我是真心想明白了。“
“媽的晚年生活是我們兄妹共同的責任,誰也無法推脫。今後,我們一起承擔當中的義務,公平合理,不再讓媽在中間為難,也不要再因金錢傷了彼此的情分。”
林岚看着這個突然成長了許多的弟弟,心中百感交集。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并不是簡單的年齡增長,而是經驗在現實的洗禮下,讓人對責任、親情和生活有了更明晰的認知和擔當。
不論是他,還是她,在這場風波中,或被迫,或主動地,完成了某種蛻變。
林岚輕輕點頭,低聲回應:“好,一起承擔。”
那一百萬的拆遷款,最終依然按照最初設定的
“公平”
方案分配:王秀娥十萬,林岚和林輝各四十五萬。
然而,經曆過一番波折,每個人都懂得,真正的公平并非金錢數字的絕對平分,而是在責任擔當、情感付出及維護自身權利上的一種平衡與尊重。
王秀娥仍在兩個孩子的家中輪流居住,日子過得不好也不壞,少了一些折騰,卻多了幾分安甯。
林岚和林輝也找到了姐弟之間新的相處模式,既有血緣的牽絆,也有成年人的界限。
至于林岚那四十五萬,她一分不少地存在了銀行裡。
一部分作為女兒将來的教育基金,一部分作為家庭的應急儲備,還有一部分留給自己,成為她的安全感和底氣。
這筆錢,不僅僅是拆遷款,更是她在親情與利益這場博弈中,為自己争取來的尊嚴與獨立。
它時刻提醒着林岚,無論身處何地,都要清晰認知現實,守住自己的底線,争取應得的公平,才能在這充滿煙火氣的世俗生活中,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清爽和堅定。
生活的這本賬,算得太清銳可能傷人感情,但算得太糊塗,最後隻會讓自己受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