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需要?那我們這個家就不需要你了嗎?曉宇還這麼小,他需要媽媽的陪伴。你怎麼能這麼自私?”
蘇然激動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
林悅被丈夫的話刺痛了心,她知道自己的決定對于家庭來說是多麼的殘忍。“然,我不是自私。我也很愛這個家,很愛你和曉宇。但是這個項目對于國家太重要了,如果我不去,我會後悔一輩子的。”
蘇然憤怒地在客廳裡來回踱步,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與痛苦。他理解林悅對于事業的追求,也知道國家利益的重要性,但是他無法接受妻子就這樣抛下家庭而去。“你就不能跟單位說說,換個人去嗎?為什麼非得是你?”
林悅搖了搖頭,說道:“這個項目需要我的專業知識,而且我已經被确定為主要成員之一,不能輕易更換。”
兩人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蘇然的情緒逐漸平複下來,他走到林悅的身邊,坐了下來,握住她的手,說道:“悅兒,我知道你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但是家庭對于我們來說也同樣重要。你能不能再考慮一下?”
林悅看着丈夫,眼中滿是無奈與堅定。“然,我已經考慮了很久了。這是我必須要做的決定。我相信,你一定能夠理解我。”
蘇然松開了林悅的手,無力地靠在沙發上。他知道,無論自己說什麼,都無法改變林悅的決定了。
與此同時,林悅也面臨着與兒子曉宇的離别。她不知道該如何向曉宇解釋自己的離開,這個年幼的孩子還無法理解國家大義這樣複雜的概念。在一個晚上,林悅來到曉宇的房間,看着兒子熟睡的臉龐,淚水再次模糊了她的雙眼。她輕輕地坐在床邊,撫摸着曉宇的頭發,心中默默地說道:“寶貝,媽媽對不起你。媽媽要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暫時不能陪在你身邊了。但是媽媽愛你,永遠愛你。”
終于,在
1988
年的那個秋天,林悅帶着滿心的愧疚與不舍,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為國奉獻的征程。她告别了丈夫蘇然,告别了兒子曉宇,離開了那個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在她轉身離去的那一刻,蘇然默默地站在門口,看着她的背影逐漸消失在遠方,心中五味雜陳。而曉宇,還在睡夢中,對于母親的離去渾然不知,他的臉上依然帶着天真無邪的笑容,仿佛這個世界依然如往常一樣美好。
林悅來到了科研基地,這裡地處偏遠山區,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周圍是連綿起伏的山脈,交通不便,物資匮乏。科研基地的設施簡陋,宿舍是一排排破舊的平房,冬天寒冷刺骨,夏天悶熱難耐。食堂裡的飯菜也十分簡單,幾乎每天都是同樣的幾種菜肴。然而,林悅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吓倒。她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重大,國家的期望和信任如同沉甸甸的擔子壓在她的肩上。
在科研基地,林悅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她與其他科研人員一起,開始了對項目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每天,他們都要在實驗室裡待上十幾個小時,進行各種複雜的實驗和數據分析。由于項目的保密性極高,他們不能與外界有過多的聯系,甚至不能告訴家人自己的具體工作内容。林悅隻能将對家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這個過程中,林悅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題。有些問題是前所未有的,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但是她并沒有退縮,而是憑借着自己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頑強的毅力,與團隊成員一起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他們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無數次的實驗模拟,常常為了一個數據的準确性而争論不休。在那些漫長而又枯燥的日子裡,林悅和她的團隊成員們就像一群孤獨的戰士,在科學的戰場上奮勇拼搏,為了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而戰。
随着時間的推移,林悅逐漸适應了科研基地的生活。她與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共同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挑戰。然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林悅的心中總會湧起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她會想起丈夫蘇然的溫暖懷抱,想起兒子曉宇那可愛的笑容。她常常會拿出家人的照片,默默地看着,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但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宿舍,她又會重新振作起來,将思念化作前進的動力,繼續投身到科研工作中。
在這第一章中,林悅在家庭與國家使命之間艱難地做出了抉擇,踏上了充滿未知與挑戰的為國奉獻之路。她的離開,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丈夫蘇然陷入了痛苦與迷茫之中,而兒子曉宇則在懵懂中失去了母親的陪伴。而在科研基地,林悅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與壓力,但她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努力奮鬥着。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在接下來的歲月裡,林悅将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她的家庭又将何去何從?她的科研事業又能否取得成功?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等待着時間去揭曉答案。
林悅踏入科研基地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另一個世界。這裡四周環山,交通不便,與世隔絕的環境讓人心生孤寂,但那一座座矗立的實驗樓和忙碌穿梭其中的科研人員身影,又散發着一種令人振奮的使命感。
剛到基地不久,林悅就結識了一位對她影響深遠的夥伴
——
思瑤。思瑤是一位在相關領域極具天賦且經驗豐富的研究員,性格開朗樂觀,她的笑容仿佛有一種魔力,能驅散基地裡沉悶壓抑的氣氛。兩人初次見面是在一次項目研讨會上,當時大家正為一個關鍵技術難題争論不休,林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思瑤則在一旁眼睛一亮,随後大力支持并補充了林悅的觀點,兩人的默契就此展開。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林悅和思瑤幾乎形影不離。她們一起在實驗室裡沒日沒夜地做實驗,反複測試各種數據。林悅嚴謹認真,每一個數據都要反複核對,而思瑤思維敏捷,常常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創新性的思路。有一次,實驗陷入了僵局,按照現有的理論和方法,始終無法突破一個技術瓶頸。林悅愁眉不展,對着滿桌的實驗報告和數據發呆,思瑤則在實驗室裡來回踱步,突然她停住腳步,興奮地說:“林悅,我們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從之前被我們忽視的微觀層面去重新構建模型試試?”
林悅聽後心中一動,兩人立刻重新投入工作,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終于找到了突破的方向,那一刻,她們激動地相擁而泣,在這艱苦的科研征途中,這份喜悅顯得尤為珍貴。
随着項目的推進,工作強度越來越大。林悅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簡單洗漱後就直奔實驗室,一直忙到深夜甚至淩晨。長時間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讓她的身體逐漸吃不消。有一回,在連續工作了三十多個小時後,林悅突然眼前一黑,暈倒在實驗室裡。當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基地的醫務室裡,思瑤滿臉擔憂地守在床邊。“林悅,你可把我吓壞了!你不能這麼拼命啊,身體垮了一切都完了。”
思瑤心疼地說道。林悅虛弱地笑了笑:“這個項目到了關鍵時期,我不能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