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不費吹灰之力,便直接在答題卡上工工整整的填滿了答案。
耗時……
十分鐘?
二十分鐘?
不可能再多了。
這還是江南沒有特意加快速度,而在享受的緣故,不然時間會更短。
直到最後作文題。
他才微微停頓一會。
“今年的作文題倒挺有意思。”
江南眯了眼睛,啧啧贊歎一聲。
原題如下……
“上世紀x年x月,偉人在《xxx》報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
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
這就是今年濱海的高考作文題。
乍一看非常簡單。
講的是體育。
但如果僅談體育或者體育對人生的意義,那就容易寫的“小”或“幹巴”,高分無望。
而要想拿高分,乃至滿分,就必須先解題,讀出言外之意。
那都有哪些言外之意呢?
第一句“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
這小處是說人的身體天天變化,大處可指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
這第二句是說身體強弱轉化,言外可延伸至家國民族的強弱轉化。
第三句“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
此處可聯想積貧積弱的舊東雲,實則卻為東雲民族思變指明方向。
發憤圖強,建設新東雲,由此更激勵今天東雲實現偉大複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