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7頁)

  主要是因為家傳的功夫,誰都不服氣誰,誰也打不服誰。

  當時呢,宋家除了還剩下些産業,基本沒什麼官方的背景了。

  宋阿金的爺爺是當時的勝利者,把自己的弟弟打敗,但是沒打服人家。

  輸的那一房,一氣之下,就回了南方老家去。

  沒想到,卻因禍得福了。

  留在京城的宋阿金的爺爺這一脈,經曆了皇帝退位,北洋入主,然後是一次次的軍閥交替的進入京城。

  每一次動亂,留在京城的宋家就要破敗幾分。

  到了宋阿金的父親這一輩兒,京城已經混不下去了,也跟着回了南方老家。

  可沒城鄉,老家的那一支,不願意接納了。

  都是江湖兒女,都是練武的人家,嘴巴上的道理講不通,那就隻好手裡見高下了。

  宋阿金的老爹是個練武奇才。據說功夫已經練到了遠超過自己那位拿過黃馬褂的爺爺了。

  結果,在老家的一場比武裡,把老家那一支的傳人打的當場吐血,就此一蹶不振,聽說一身功夫也就此廢掉了。

  輸的一方倒也敞亮,輸了就認,交出了家裡傳承的玉虎頭,搬離了祖宅,把地方讓了出來,一房的人背氣出走,去了更南邊。

  隻是兩房就此矛盾激化了。

  然後就一直争鬥不休。

  每一代的傳人,都要約了幹一架,誰赢了,誰拿玉虎頭當家主。

  再後來,RB人打過來了,老家也淪陷。

  宋阿金的爹帶着族人和鄉親反抗,聽說還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不過最後畢竟是時代變了,被RB人調集了隊伍,亂槍打死。

  年幼的宋阿金,就被自己的娘帶着逃難去了徽省。

  在吳稻大師兄的那個鄉下停了下來,紮根住下。

  家自然是敗了,從族上的黃馬褂宮廷侍衛,在京城都有産業的家族……

  到了宋阿金這一代,就是個走街串巷騎着自行車賣冰棍的了。

  另外那一支,抗戰的時候逃亡去了HK,還開過武館。抗戰後,一直就紮根在了HK,還把武館的生意一路做到了南洋。

  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華人武術熱——感謝布魯斯李!宋家那一支,甚至一度把道場開到了M國去。

  根據宋巧雲的說法,她年輕的時候,另外那一支上門來找過。

  當時宋巧雲和老蔣剛結婚不久,宋阿金也還沒過世,正值壯年。

  另外那一房上門來,宋阿金也是禮數周到的接待了——山河破碎都經曆過了,那點子家恨,其實在宋阿金看來,已經不算個事了的。

  想着一家人,在戰亂年代分成了兩房,如今重逢,往好裡說,得算是骨肉團聚吧。

  但宋阿金這麼想,人家不這麼覺得。

  算上宋阿金的父親,那一房已經連着輸了兩代人了,這口氣是無論如何都要争回來的。

  于是提出按照家裡的老規矩,宋阿金代表自己這一房,兩邊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