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打工人的臉色滞澀了一下,然後緩緩的把手表試戴在手腕子上,搭扣搭上,擡起手腕子看了看,然後依依不舍的摘了下來:“我明天上班戴它。”
“……哥?”
“哎!”
劉打工人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輕輕的歎了口氣:“你别問了……那個事情,多半是沒希望的。”
說的其實是劉打工人的工作的事情。
之前呢,劉打工人在八中教務處的工作崗位,對外說是教務處的工作人員。
但其實他并不是八中的老師,八中改制之前,也不屬于教職工。
劉打工人,其實是在教育公司裡的雇員。
八中改制的過程中,被教育公司派遣到八中來,其實是充當了一個在籌備改制過程中的一個負責日常事務的聯絡員的角——也是典型的小角色。
真正涉及到改制的工作,那是教育集團和教育局之間的高層談判。
劉打工人這種聯絡員,算是一個常駐在學校,處理一些學校裡日常小事情的——說穿了就是一個打雜兼跑腿的。
劉打工人做事的能力不算很強,但好在做事還算勤勉。在八中當聯絡員的活兒,也做得算是不錯。
沒有功勞也苦勞的那種。
當初在教育集團謀了這份工作,還是走了因為教育集團裡的某位高層的門路。
劉氏兄妹的父親,生前的時候認識那位教育集團的一個高層。
要說關系多鐵,自然是談不上的——不遠不近的吧。托人走關系,給劉打工人謀了這份打工的工作。
收入不高不低,但還算穩定,而且其實也不用背負什麼太大的壓力和責任。
本來麼,八中改制後,成為了民辦教育集團的一部分,從公辦學校變成了民辦學校。
而按照職場管理,劉打工人這種一直在“前線”常駐,做事勤勉的人,在論功行賞裡,終歸是要得到一些提升的。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上面的頭頭明裡暗裡,都暗示過劉打工人,一旦改制完成後,将來八中這個學校轉成民辦學校後,學校教務處的副主任的職位,應該就是給劉打工人論功欣賞的囊中物。
劉打工人也一直是信的。所以,一直以來做事都還很勤勉。
但是,八中的改制,最後雖然完成,卻和原計劃比,走了樣子了呀!
最大的不同就是,引入了外資!
2001年,還是吸引外資火熱的年代,尤其是,外資進入教育領域,在這個年代還是一項比較少見的政績。
于是,八中一下就成了香饽饽,連教育局都對此非常重視。
可這對劉打工人來說,就壞了菜了!
本來闆上釘釘的教務處副主任的職位,一下就冒出來了好幾個競争者。
原本麼,問題也不是特别大。
劉打工人畢竟占據着先發的優勢——他在八中都待了兩年多了。學校裡上上下下,從學校領導到各個年級的老師,各種情況,他都熟悉。
資曆擺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