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第10頁)

  後來老宋去了金陵城謀生,做點小買賣,無非就是夏天推個自行車上街賣冰棍兒,冬天賣糖葫蘆棉花糖什麼的。

  有兩年,還推着個土爐子,走街串巷的炸爆米花。

  給鋼筋過修過鍋底,磨過剪子锵過菜刀。

  其實宋巧雲的爹,算是個有文化的——畢竟祖上當官的,練武到如今,其實有點家學淵源的意思——練高深的武功,不識字是不可能的。

  不然的話,給你留下本武林秘籍,你不識字,那不是抓瞎了麼?

  還得懂些醫學藥理。

  但虧就虧在,那個年代做啥都講成分的。

  老宋成分不好,進不了工廠,當不了光榮的工人階級。隻能當個小販子。

  順帶說一句,如今的年輕人,知道“成分”是什麼意思的已經很少了。

  若是再過二十年後,陳閻羅重生回來之前那個年代的話,已經沒什麼年輕人知道這個詞兒了。

  ——靠走街串巷的各種謀生,老宋在金陵城養活着宋巧雲,也靠着一路供了孩子上學。老蔣還特别整齊,一路念到了高中。

  在那個年代,已經是罕見的高學曆了。

  然後呢,就到了相應号召。

  小蔣光榮成為知青了。

  知青麼。

  當時正念高一的老蔣,停下了課業。

  相應号召麼。

  老蔣是個簡單的性子,太複雜的事情不會想那麼多。

  于是,少年老蔣上山下鄉。

  這個時候,老宋就出了一把子力氣,做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動作。

  老宋砸鍋賣鐵托人找關系,最後弄成了一個事兒。

  把老蔣上山下鄉的去處,最後安排到了,回十字村。

  于是,把在金陵住了多年的小院子,家門上了一把鎖。老宋帶着十來歲的小蔣還有宋巧雲,回了十字坡。

  多年後,老蔣回憶起這段往事,無比感激自己的師父做的這一切!

  那年月,其實很亂的。

  有些地方是很艱苦。。

  但回十字坡就不同了。

  老宋是這裡的本土人出去的,回去就等于回家,鄉裡鄉親的,都有人幫襯着。

  蔣浮生聽說自己學校裡的同學分去了别處的,日子過的挺難。

  聽聞了這些,再看看自己個兒在十裡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