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百姓不會讀書認字,但卻是種田的好手。
土地對于大淵的百姓來說那就是命。
對大淵的皇帝來說,這些百姓和土地都是他這個皇帝的财富。
整個西北,都成為大淵的畜牧地,和羊毛制品的産地。
北境百姓富裕了起來,每年都會向大淵兌換糧食等物,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不斷。
許是北境大半的氣候都是在寒冷中度過的原因。
最受北境歡迎的,還是大淵産的烈酒。
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這些人可以不吃飯,也要喝酒。
在整個北境,地上随處可見躺着的喝的酩酊大醉的大漢。
雖然也有皇室成員提出禁酒令。
但皇室成員自己都有喝酒的習慣,哪裡會讓這樣的法令通過。
提出這個法令的皇室成員,第二天就暴屍荒野。
雖然這期間,兩國也有摩擦,但過習慣了富貴安樂的日子,北境也沒有了打仗的心思。
時間長了,大淵基本也掌控了北境人的心思。
太子十六歲這年,起兵對北境進行攻打,幾乎沒有反抗的,北境的皇室全部投降。
至此大淵的版圖擴張了三分之一。
等到太子回朝,肅明帝就把皇位傳給了太子。
雖然衆臣反對,但皇帝還是毅然決然。
“李卿,我就把朝廷和兒子交給你了,我想要去瞧瞧先祖留下來的地圖,看看穿過了這片海之後的山川是怎麼樣的。”
皇上不但自己離開,連帶的把宮中幾座大山也請了出去一起出海。
幾位太後,聖母太後都不願意出宮。
但太上皇就是不幹,讓這些人要麼去守皇陵,要麼就是跟着他一起出海看世界。
理由好東西自然要帶着母後,太皇祖母,太皇太祖母一起。
這些人哭着喊着看着皇宮越行越遠。
次年,十七歲的恒熙帝廢除了以孝治天下的這條法令。
以往父親可以随意打殺發賣子女,以後法令禁止這類行為。
長輩故意打殺子女的,等同謀殺。
孝道不再是律法,而是變成了百姓的品德。
就像是自發的敬重官員,長者一樣。
衆臣猜測之所以頒布這條法令和首輔李默年少時被父母苛待有關。
但也僅僅隻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