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呢,好像長的一樣的?”
也不能耽誤人家,幾個人覺得差不多了,就跑到一邊去挖,然後休息的時候一起拿過來給孫香兩個人檢查。
婆婆丁好認,出錯不多,就連簡單都認識。
相比較荠荠菜混亂的就多了一些,不過畢竟還有一個老知青譚雅君,她過目一遍,再出錯的就很少了。
“這婆婆丁和荠荠菜,還真嫩啊,感覺一使勁就要折了,”
“這個時候都是剛出芽,是最嫩的時候,等等吧,尤其是婆婆丁,長的才快呢,明天後天,越往後就越大越老,這種嫩的就越來越少。”
“這個荠荠菜,回去能放粥裡,能做湯,有那舍得的還能包餃子,包菜幹糧,都是好東西。”
一邊說着,收下的速度也絲毫沒有減慢,李燕幾個很是佩服,
“譚知青,你這也太快了,我好像還沒看清呢,你就挖出來了。”
“我這算啥呀,你回頭看看村裡人。”
幾個人聞聲回頭,頓時就吓了一跳,剛才還在這一片地的嬸子們,已經跑到幾十米外了,那低頭認真忙碌的樣子,這麼一比,他們幾個簡直不值一提。
“是吧?對村民們來說,莊稼是一部分糧食來源,不夠的部分全靠大山補給。
春天有野菜,夏天有蘑菇,野果子,秋天有山貨,冬天還能撿柴,這大山就是寶藏,是村民們的依靠。”
和去年剛來時的幹旱不同,這一個冬天,降雪充足,春天那是一片欣欣向榮,瑞雪兆豐年,不是空話。
這山上的綠色隻是一個角落,就是莊稼地裡現在都已經冒出了不少翠綠的星星點點呢,就等着翻完地,種地了。
“還真是,你們看,不光咱們這邊,往上走,好像也都綠了。”
“那是肯定的呀,上面的陽光好,肯定長得好,但是,上面危險一樣多,聽說還有毒蛇呢。”
“今年雨水好,應該會是一個豐收年。”
“是啊,山上都長的這麼好呢。”
“這幾天翻地可把我累壞了,你們說過幾天種地會不會更累啊?”
這個譚雅君是最有發言權的,
“翻地主要是出力,但是種地時不是,到時候有人施肥,有人點籽,有人澆水,我感覺最累的是後背和腰,因為不不停的重複着同一個動作,我記得我那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腰要折了。”
“哎!”
“也不用慌,慢慢習慣了,你看咱們剛來的時候,幹點啥就沒有力氣了,現在這翻了一天地,不還是照樣能上山來挖野菜?”
“是啊,這習慣真可怕,我一直以為自己肯定要幹不下去的,我居然還堅持了這麼多天。”
“對呀,是不是感覺自己其實也很厲害?”
“好像,有那麼一點。我居然也能自己養活自己了,太不可思議了。”
“哈哈!”
知青們的糧食也不多了,現在的主食是稀的可以照人的苞米面粥,一人一個地瓜,聽了村民的建議,在荠荠菜裡打了一個雞蛋,添了一鍋湯,沒加任何油水,居然讓幾個人喝的異常滿足。
簡單自然不會虧待自己,不說别的,她過了年才十六,還是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她可不想當個小矮子,每天的夥食都是換樣的補充營養。
不補不行啊,就是說,按照正常軌迹的話,至少還有十年她才能光明正大的往外走,也就是說,長身體最重要的這幾年都在這了,不能等不能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