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3頁)

現在想想,那會兒的自己也是剛穿過來,沒有歸屬感是一方面,對這滿目瘡痍,又何嘗沒有心軟?

她一直都說自己不是個好人,上輩子槍林彈雨常有,出任務的時候風餐露宿也是常事,什麼人家冷暖親人背叛沒見過,自認為已經是鐵石心腸了。

但是來了這邊後,不知不覺的,似乎每時每刻都能找到心軟的理由,看不慣他們舍不得一口野菜互相推讓,看不慣那幾歲的無辜孩子餓的拿野草充饑。

她還記得她松口給簡欣和孩子們分地時,他們的欣喜,還跟她說,小簡姐姐,等我收了東西,是不是就能吃飽肚子了?

至于後來,仗着給她底氣的基地空間,仗着豐厚的身家,仗着她這又練回來的身手,尤其是發現她的随手所為,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他們辛辛苦苦一年都賺不到的,她有一些優越,是肯定的。

不過,更多的,有憐憫,有心酸,也有迷茫。

她可以讓自己遊離于這個時代之外,冷眼旁觀,但是也知道這才是真實社會的常态。

她再無所謂,也并不想自己吃肉的時候,牆外圍着一圈聞味兒的。

這個時代,最好的形象,就是和群衆在一起,别人吃糠你吃肉,嗬,那你真是活夠了。

所以,想吃肉,又不想被人樹典型,辦法就隻有兩個,偷着吃,或者,拉着大家一起吃。

這幾年斷斷續續的努力,要說跟她一起吃肉,他們肯定是攆不上的,不過生活水平那是生生的漲了一大截,簡單也算是欣慰不少。

她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穿越過來有什麼使命,有什麼任務,但是不用說,上輩子的路子自然是行不通,所以她也慢慢的改變上輩子的冷心冷情,在不費力的情況下,給人以援助之手,這才到了如今的局面。

知青們心情也都很好,這一年的事情不少,不過總體說來,到現在都是好的結果,知青院之前的矛盾和龌龊,沒有再出現。

都是天南海北湊到一起的,能平衡到現在這樣的相對融洽,他們每個人都是很高興的。

“你還要買什麼嗎?”

譚雅君和劉衛紅進供銷社看了一圈,很快就出來了,看着前面的集市,躍躍欲試的問簡單,

“我們要去看看有沒有能用的,去看看呀?

你看那邊冒熱氣的,是不是好吃的?”

簡單沒有什麼着急要買的,想了想,跟着他們進了熱鬧的集市。

和去年的氣氛一樣熱鬧,又似乎有些不同。

人确實不少。

作為這邊農村很少見的不用票,又能光明正大換錢的機會,能過來的村民幾乎都不會放過。

路兩邊都是攤子,各個攤主也都是附近農村的,也沒有多講究,就在雪地上鋪上一個麻袋,或者一塊粗布,幹淨點的上面再放一個一個大笸籮,上面擺着要賣的東西,這就成了。

一路過去,攤子擺的緊密,雖說大部分都是農村人,但是也有一些鎮裡人拿着自己用不上的東西過來,也差不多算是賣什麼的都有。

雞蛋,老母雞,笤帚,背簍,闆凳,白菜,蘿蔔,地瓜,土豆,還有人用水桶拎着自家腌的酸菜,自己撿的柴禾。

往裡走,還有兩個攤子擺的是自己攤的煎餅,和黏高粱米面的豆包,這是純糧食做的,就算是吃食裡比較貴的了,路過的人看得多買的少。

再往裡,有個攤子是個麻袋,裝了半下,見有人過來,就把口敞開,

“要棉花嗎?好棉花,你看看,都彈的幹幹淨淨的,壓的實成,回去做被做棉襖,暖和着呢!”

攤主是個中年婦女,見着有人停下,忙不疊的推銷,還抿了抿身上的棉襖,絲毫沒有因為她們幾個小姑娘而輕視。

棉花是緊俏的物資,就是供銷社也不是時時有貨,譚雅君老早就惦記了,當即就上前講價,這十多斤棉花頓時就把她的背簍占滿了。

再背起背簍,她還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