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7頁)

  “可是審判長,被告人四人,都屬于18到20周歲剛成年不久的人。”

  “從這一點來看,他們的犯罪年齡都相對較小。”

  “并且在這個案子中,根據四人的口供一緻指出了是楊帆在被控制後進行了強烈的反擊,才導緻了最終的結果。”

  “并且這個案件中,根據四人的陳述,張大力有殺人的想法,是因為楊帆告訴他們這麼做是要判重刑。”

  “從這一點來講,楊帆可能還存在着一定的引起犯罪人員情緒的責任。”

  “所以基于以上我方認為,被告人四人所犯的罪行雖然極其嚴重。”

  “可是考慮到多方面,還是應該從輕進行判罰。”

  “.….”

  在吳振進行陳述,陳述到受害人可能還有一定情緒引導責任的時候,法評直播間中,不少人直接開罵!

  “艹!這是什麼牲畜?嘴裡能說出這種話?”

  “什麼叫做楊帆激怒了對方,掙脫了對方的束縛,楊帆也有一定的情緒責任?!”

  “受害者有罪論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受害者就應該被欺負,不應該反抗,也不應該說什麼其他的事情是吧?”

  “TMD牲畜!”

  “我能理解被告方委托律師的陳述,不就是想減輕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嗎?”

  “用得着朝受害人的身上潑髒水嗎?用得着嗎?”

  “這種陳述就是在這妥妥的惡心人!”

  “能不能把這個委托律師也給他判一個死刑啊!聽到他說出這種話,我簡直都快要氣死了!”

  “.….”

  直播間内都是對于被告方委托律師無證的謾罵聲。

  甚至在庭審場上,楊鐵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沖着被告方委托律師進行怒罵。

  “你說的什麼意思?”

  “什麼叫做楊帆也有責任,楊帆他有什麼責任?”

  “是那四個殺人犯沖進我兒子家裡面,把我兒子控制住了,我兒子想要反抗,這有錯嗎?”

  “他錯在哪?”

  “他是不是不能反抗,就隻能看着我兒媳婦被别人欺負?!”

  對于楊鐵軍的怒罵,吳振的表現非常的平靜:

  “我理解受害人家屬的心情。”

  “可能受害人家屬沒有明白我剛才陳述的意思。”

  “我剛才陳述的是在情緒方面有一定的責任,并不是說他在在這個受害的過程中有責任?”

  “呸!你放屁!”

  楊鐵軍對着吳振呸了一口,還想繼續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