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是拉近關系的一種方式。”
“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
“或者受害方認為,這種拉近關系的方式有點不妥當,可是董白浩也沒有做什麼其他的行為。”
“如果隻是多次詢問董果果,就認定董白浩有這種預謀的打算。”
“那麼我隻能說,這種認定有罪的方式太簡單了,并且我覺得這種認定的方式完全等同于誣告。”
“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和實際性證據。”
“再有。”
“受害人家屬陳述我方當事人在碰到董果果的時候會調侃她。”
“這種調侃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董白浩又不是在遇到董果果的時候直接上手,或者是直接動手動腳。”
“至于受害人家屬所說的有讓董果果感覺到不舒服的眼神。”
“這種眼神可能是因為董果果不喜歡董白浩的原因所造成的一種誤解。”
“這是有可能的。”
“從我方的角度來看,董白浩可能隻是出于對于一名單親同村人的關心。”
“所以出現了讓受害人家屬産生早有預謀的想法。”
“基于以上的陳述,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受害人家屬所陳述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個人的主觀和個人的看法來對其認定的。”
“并沒有實際性的客觀上的事實。”
“這裡客觀上的事實指的什麼?”
“指的是,董白浩對董果果實施了身體上的侵犯,可并沒有得逞。
或者說為此做出了一定的規劃,但是由于錯失了某種機會而沒有去做。”
“有這些客觀的事實嗎?”
“沒有!”
“如果沒有這些客觀的事實,那麼就不能夠判定董白浩對董果果實施侵害前有着謀劃的想法。”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時董白浩遇到董果果是碰巧。”
“沒有直接證據能夠指明他是故意的。”
“基于以上,無論從哪個觀點來講,都不存在謀劃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方的觀點。”
在餘成進行完陳述,直播彈幕上,發出了陣陣的疑問聲。
“TMD,這個律師一看就是在為犯罪嫌疑人開脫!”
“有沒有人能夠告訴我一下被告人委托律師的陳述到底對不對啊?這個判定會有什麼影響嗎?”
“我感覺那個受害人的媽媽說的對,是事實,但是經過被告人委托律師這麼一說,我怎麼覺得有點不太對了呢?”
“總覺得被告人委托律師說的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