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林文傑為什麼這麼做?”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清楚明了,他可以從開的藥當中拿到一定比例的分成。”
“再回到那個話題,林文傑知不知道李棟用的是假章,有沒有過暗示行為?”
“通過以上的法定情景和法律邏輯,能夠看的出來,林文傑的做法非常的不對。”
“并且有異常行為。”
“從動機上來看,林文傑故意開高昂的藥費,是符合法定情景的。”
“并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陽城第二醫院,每當在使用繳費單的時候,都會先讓主治醫生來看一眼。”
“進行相關的确認。”
“為什麼那麼久的時間林文傑都對李棟的繳費單沒有察覺?”
“卻在李棟鬧到醫院的時候,醫院對李棟進行了這方面的調查?”
“這些情況和事實都是我方想要表述的,這些并不是說林文傑有罪。”
“因為這場庭審,隻與李棟有關,我方隻是針對林文傑詢問和确認一些事實,并且做出一定的陳述。”
“即使我方暫時沒有林文傑故意暗示李棟,刻假公章的證據。”
“可是從事實和從法定情節上來看,林文傑有故意亂開藥來獲取高額分成的情況。”
“有一定的情景導緻了李棟故意犯罪,所以從主觀上來講,李棟并不是刻意的去行使犯罪行為,而是一種被迫的情況。”
“這種被迫的情況是迫不得已。”
“我方剛才陳述的也非常的清楚,本案當中,李棟并不是每次都使用假公章來進行繳費。”
“而是在一種被逼無奈的情況下進行的詐騙行為。”
“試想一下.…”
“面對自己的妻子遭受病痛的折磨,不去治療,自己的妻子就面臨死亡,刻假公章能夠救自己的妻子性命。”
“李棟有選擇權嗎?”
“他并沒有選擇權,他沒有能力去選擇使不使用!”
“他隻能去使用!”
“這也是保障他妻子生命的一種方式,雖然說他所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是違法犯罪的。”
“可是,在這違法犯罪的過程當中,他并沒有去傷害其他任何的一個人。”
“隻是利用假公章進行繳費,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這一過程可以說,是在救人的行為中而實施的迫不得已的造成他人經濟損失的情況。”
“從以上的種種來看,我方認為,在這個案件當中,理應對于李棟減輕刑罰。”
“.….”
蘇白的陳述内容很長,但是陳述的核心也很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