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頁)

“沒錯!陛下之前可是一直都說不變法不推行儒道的。”

“嗯,咱們為了大秦的未來着想,絕對不能讓大秦由強變弱!這好端端的改什麼?這不是亂了套了嗎?”

衆人一陣奮聲表态,高亢的很,也幾乎全都做好了集體進谏的準備。

他們的決心是有的,不過,信心卻未必。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皇帝的秦始皇,是嬴政。

嬴政從登基的那一刻開始,在大臣眼裡,簡直就是充滿了叛逆。

沒錯,一輩子叛逆的秦始皇。

第191章

嬴政:朕也是有原則的!

在自己進行完及冠加冕典禮之後,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徹底滅了韓國,但是那個時候還是呂不韋掌權,呂不韋表示,你可以要他們好處,但是滅國的事情要慎重,最好還是不要。

因為那個時候戰國七雄的科舉已經維持了很多年了,其他小國就算被滅都要被其他諸侯們所口誅筆伐,甚至讨伐,如果你滅了一個大國,那麼其他國家對你的敵意和警覺都會大幅增加,這可能對秦國十分不利。

說的也是有點道理的,隻不過不多……

因為呂不韋的眼裡,都是一些沒必要傷及命脈的利益,如果一旦有什麼風險,他就不願意做了。

而嬴政的心理,卻是有一盤大棋。

我光欺負欺負他們算什麼呀?我要滅了他們,我要把天下的王全都收歸自己的手裡!

你呂不韋不讓我正好不想當你的傀儡,那幹脆就把你給搞了!

于是乎,嬴政發動自己的地位優勢,利用他是秦王的身份最終扳倒了呂不韋。

親自掌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韓國滅了!

其實多多少少也是有點發洩私怨的成分,因為要不是秦國朝堂上的韓國外戚搞鬼,他唯一的兄弟成憍也不會和他走向對立,也不會死。

然後貴族們看你滅個韓國就滅了吧,畢竟他小啊,結果嬴政一發不可收拾,還要滅了趙國。

結果群臣們不幹了,表示為韓國它小,影響不大就這樣,其他諸侯都對大秦産生了太多的敵意和不滿,如果你再滅一個國,那你不但要考慮外部的反對勢力,還要考慮滅的這些地方你要消化多久才能夠消化完全?

因為你割一塊土地進來和滅一個國,那性質是不同的。

你割一塊土地,但是保留他的王權,那麼剩下的人還有點奔頭有點希望,他們不會狗急跳牆,你就能把你咬下來這一口慢慢消化掉。

但是你滅了國就不一樣了,你滅了國是把别人所有的希望全給打碎了,那他們不得跟你拼命玩命啊?

所以他們建議嬴政吃點肉就夠了,不要滅了趙國。

但是嬴政還是不聽,滅趙!

而就在衆人以為嬴政已經連滅兩國,肯定要收斂一點的時候……

嬴政又把目光馬上對準了魏國,又一口氣讓王贲水淹大梁,把魏國給吃了下來。

連滅三晉,也該差不多了吧?

結果嬴政又把目光對準了楚國,這下子朝臣們很多都不幹了!

秦國和楚國百年聯姻,雖然曾經不止一次打過仗,也欺負過他們,但是你滅國的話,那秦國的這些楚國派可就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