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7頁)

“靠着這些人的妥協和允許才能上台,那上台之後就着急把這些人的利益給瓜分了,那是大忌呀。”

聽到趙龍的話之後,嬴政緩緩點頭,一陣面色複雜的說道,“至少,他得有足夠的實權,而哪怕拿到實權之後也要小心謹慎,不能邁大一步。”

沒錯,這事情得一步一步來,否則的話,那隋炀帝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了,哪怕你有實權,但是你着急了照樣會出事!

因為,你有實權,但你不是唯一的實權!

你得掂量掂量,急切不得。

“說的是呢,可惜他,不但沒有實權,而且還敢邁着大步往前走,那不是一般的飄啊!”

趙龍歎笑着說道,“他其實騙人多了,最後也把自己給騙進去了,以為自己靠着身份和影響力通過洗腦說教就能控制天下人,最後自己把皇帝的位置都給诓來了,那還有什麼東西不能夠辦到呢?

他就想靠着自己的忽悠能力和影響力繼續讓所有人對他聽從,然後,就開始了什麼五均法,什麼井田制,還改革貨币,廢除那些貴族手裡的貨币,完全發行新的貨币,達到掌控天下經濟,這樣基本上就是把儒家那些上古的治國理念全都予以實施,他暢想着通過這種手段來能夠打擊頂尖豪族,然後讓百姓手裡有真正的田産……”

啥?

當聽到趙龍這一番話之後,嬴政忍不住一陣無語,“這樣的事情要想做成,那至少要幾十上百年的時間!除非,他有最大的實權,能說一不二,且,敢于阻撓者,不值一提,否則,斷不可行,且必然生亂!”

“那可不就是亂了嗎?”

趙龍說道,“他的方法,那就差直接給那些權貴和豪族們身上砍幾刀從他們身上分肉了,那你說這些權貴和豪族們能願意嗎?而且,關鍵的問題也正如你所說的一樣,王莽,沒足夠多的實權啊!

他這個登基,看似是自己當皇帝了,自己成皇室了,實際上,那不是自己的天下,那是王與貴族共天下,否則,貴族幹嘛非要換個皇帝呢?

結果,王莽以為自己拿到一點君權,就可以進行暢通無阻的改革了,然後就遭重了!”

“哦?還請先生講一講?”

嬴政聽了問道。

“首先,權貴們看到王莽要改革,就表示反對,要規勸,表示王老師你先忍一忍,不要在這裡發癫。”

趙龍說道,“可沒想到王莽不但嘴裡是教條,心裡面滿滿都是那種空想主義,他的态度非常堅決,非做不可!”

“那權貴們,是如何做的?”

嬴政聽了繼續問道。

“權貴們那都是人精啊,看似是王莽忽悠着他們讓自己當皇帝,其實實際上是權貴們看着那兩個人胡搞,害怕惹出太大的亂子,導緻整個局勢失控,自己的利益再得不到保障,所以再找個新的代理人。”

趙龍笑着說道,“所以權貴們就開始陽奉陰違了,你不是要改革嗎?你不是要打擊貴族養活百姓嗎?好,那就讓你看看什麼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大大小小的權貴貴族的參與之下,往往最後實行的改革落到百姓手裡的時候,完全變了樣子了,而且,他這樣的朝令夕改的做法,權貴們可以不當回事,陪你鬧鬧就得了,但是任何一個步驟出了狀況,老百姓受不了啊!

畢竟,老百姓本來就過得艱難了才想要換一個天地的,你這不是救命,你這是雪上加霜啊!

所以,改革之後,反而是老百姓更不能活了,直接揭竿起義,到處都是烽煙四起,其中綠林和赤眉兩支農民軍鬧得最大,當然也影響了整個曆史的走向。”

“農民起義?又是農民起義?”

“是啊,王朝末年,那最先餓死的肯定是農民呀,有的人願意餓死,有的人想反抗一下,那肯定要起義呗。”

趙龍說道,“不過這兩支農民起義,最後都被那些地方的豪族接盤控制了,所以,最後是地方的勢力,完成了對整個天下的洗牌和接管。”

“竟然是如此,竟然又是如此……”

嬴政聽了,不禁一陣苦笑,一陣感歎。

這和我大秦簡直是一模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