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2頁)

故而,隻有東漢和唐朝,和明朝這三個大一統的漢人政權,才會出現宦官之禍。

而且越是這樣的大一統漢人王朝,皇權和朝廷大貴族和世家們争奪權勢就越會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和貴族們内鬥起來,肯定需要幫手。

貴族們依靠穩固的勢力,越來越能和皇權分庭抗禮,甚至,皇權能發揮的空間,也愈發的狹窄。

而太監們身為一開始隻能依靠皇權存在的勢力,就是皇帝能夠利用,且用起來非常放心,得心應手的幫手。

所以,第一步,宦官擡頭所需要的外界條件,就完全具備了。

而第二步,宦官開始得到權力,走向前台。

因為宦官集團最為特殊的存在,也是利用皇權最為方便的存在,所以很容易就能造成透支皇權,尾大不掉之勢。

因為宦官集團的使用,就是因為皇帝外有強敵。

強敵不除,宦官身上的權勢就會越來越大,否則也發揮不了作用。

這就相當于壓籌碼一樣,對方的籌碼越高,你想要與之匹敵的籌碼,也得堆積的越高。

結果就是,外敵剛剛被取代掉,宦官因為原本被賦予的權力太大,又因為自己不會舍得把原有的權勢交出去,而皇帝也因為這些人的功勞,或者值得信任,或者不想讓新的權貴們擡頭接盤權力真空,就繼續任用着他們。

結果這一代的皇帝都沒了,下一代的皇帝即位了,下一代的皇帝還沒有足夠的權勢,想要收回皇權為己所用,上一代遺留的太監,自然不會願意把權力交出去。

但是太監大多時候又隻能活躍在皇宮裡,那和皇帝的交集沖突又會更多。

所以這個時候,皇帝,要麼滅掉這幫太監,收回權力,要麼,就隻能成為這幫太監的傀儡。

但滅掉太監,很多時候無人可幫,因為皇宮的一半多都被那些得勢的太監把持着,根本沒機會借用外援,那就隻能用自己的那些貼身太監來幫忙。

很多時候也隻有他們能幫忙!

結果要是失敗了,那些太監繼續專權,或者培養新的繼承者專權。

要麼成功了,讓皇帝成功的功臣就是自己的那些他貼身太監。

所以,舊的宦官被滅了,但新的宦官又生成了!

這,不過是一個循環!

而如果宦官和皇帝鬥争的過于激烈,貴族們又會找到發育壯大的機會,等到皇帝和太監鬥争完畢,又得想辦法鬥權貴,那靠誰?

很多時候又得靠宦官!

所以,這還是一個循環,是一個更大的循環。

所以那一句國恒以弱滅,唯漢以強亡,意思就在這呢,你太強了,别的人不會成為你的敵人,那你就會陷入無限的内鬥。

你内鬥了,那就很難停下來,最終,會陷入無限内耗,無暇外顧,而至于走向滅亡。

東漢,就是最典型的寫照。

而所有的大一統的漢族政權裡,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西漢。

沒錯,東漢有非常顯著的宦官之禍,但西漢根本沒有。

這不是西漢不夠強大,他符合中原王朝大一統的所有特征,但,同時,又不完全符合。

因為整個西漢,整個中前期,那都是處在一個,僞裝成集權制的王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