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4頁)

“華語樂壇,有流行天王顧城。”

  

京劇傳承人周川歎了口氣。

  

“要是我們戲曲屆,也能塑造這樣一個戲曲屆的現象級明星就好了。”

  

“既然沒有,那我們就自己造幾個出來!”

  

一直沉默不語的京劇小花王芸突然插話。

  

“我們也加入一些時代元素,創作一些更符合市場的作品出來,讓大衆的視線重回戲曲!”

  

“你說得倒是輕巧,當戲曲創作是大白菜,一撿就有?”

  

較于流行歌曲,戲曲本身所具備的難度、完善性與文雅性特征,都是具有演出創作難度的。

  

“我覺得這個方法倒是不錯!”

  

韓中毅并不是在傳統的“科班”出身,而是在家中受父親和一些啟蒙老師的教導,這導緻他對藝術和京劇追求更為自由和開放。

  

文化和藝術形式本身就是不斷傳承然後變化和發展的,加入時代的元素,也是幾百年戲曲文化不斷演進的必然之路。

  

“王芸,你接着講!”

  

王芸點頭,“我們可以采取曲線救國的方式,跟流行樂壇合作引流。”

  

“比如邀請顧城創作幾首含有戲曲元素的作品,然後讓專業的戲曲演員演唱。”

  

“這樣一來,熱度不就來了嗎?”

  

從這兩個月來,顧城創作那首《悟空》驚豔國民之後,戲曲風的歌曲開始在網絡走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網友還是喜歡戲曲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