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10頁)

在聽到顧绫雪說到UFO時,不由微微的揚了一下那英挺的劍眉。

儒家老者話音剛落,一位墨家老者也起身站了起來,面容肅穆,言辭懇切的說道:“顧大人,吾等墨家贊同長城之修築,畢竟防禦外患,護佑民生。然現今工程過于急躁,耗費巨資,且常年役使民力,緻使百姓疲于奔命,無暇顧及稼穑耕織,生活難以為繼,久而久之,恐釀成民怨沸騰之禍。”

“長城萬裡,非旦夕之工可成,在下認為朝廷近期削減半成徭役之舉,以漸進之法,集腋成裘,才實為明智之策,長遠之計。”

“至于阿房宮與骊山陵墓之築,規模浩大,耗費驚人!朝廷理應體恤民生艱辛,将财力物力用在興修水利、墾殖土地、救濟貧弱等利國利民之事上,而非為一己私欲,耗費民脂民膏,打造奢華宮室與陵墓!”

雜家一名學者也忍不住附議道:“阿房宮與骊山陵墓雖能彰顯皇家之尊,然在下看來,此等炫耀财富、無視民生之舉,實非治國理政之正道也,我等懇請朝廷以民為本,裁撤非必要的侈靡營造,節省财帑。”

“哦?諸位都是如此認為的?”顧绫雪似笑非笑的看着衆人,“認為阿房宮與骊山陵墓隻是陛下的一己私欲?倘若你們真隻是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那不然呢?

百家學子包括張良和蕭何這些人也全都疑惑的看着她,難不成還有别的目的不成?

人群最後方,隐藏在法家隊伍中的嬴政聽此靠在椅背上,露出一個饒有興趣的神色。

這場景……似曾相識啊?

呵呵,朕倒要看看你是怎麼個幽浮……鷗的?

看着底下衆人皺着眉頭,一臉狐疑和欲言又止的表情,顧绫雪微微提高了些音量,正色道:“陛下身為九五之尊,萬民之主,怎可能僅為一己私欲而行?”

“諸位可曾注意到,這些大型工程的施工,多是在農閑時間,避開了農耕播種與收割的重要時期?”

不等衆人開口,她輕輕歎息一聲,深遠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時空,緩緩開口,細數着秦朝一統天下後的各種天災。

“秦始皇三年,歲大饑。黃河以北之地,旱魃為虐,田地龜裂,禾稼凋敝。百姓顆粒無收,饑寒交迫。”

“秦始皇四年,十月庚寅,蝗蟲自東來,蔽日遮天。所過之處,禾稼無遺,天下役!”

“秦始皇七年,河魚大上,民駕輕車重馬東就食。”

“秦始皇九年,四月猶寒,多人斃于嚴寒。”

“秦始皇十二年,天下大旱,自六月至八月,滴雨未降。大地龜裂,莊稼枯槁,百姓無水無糧,生活瀕危。”

“秦始皇十五年,地動!廬舍傾頹,田畝毀棄,百姓流離失所,惶恐度日。”

“秦始皇十七年,地動複來!震後饑馑益甚,百姓背井離鄉,乞食四方。”

“秦始皇十九年,又大饑!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生計艱難。”

“秦始皇二十一年,大雨雪,積雪深二尺五寸。嚴冬酷寒,多人凍斃,生計愈艱。”

顧绫雪眼中閃過一絲哀傷,聲音漸漸低沉,道:“面對如此天災人禍,朝廷并未坐視不理。”

“當年商君變法規定不能直接發放财物救赈,意在杜絕百姓養成依賴與懶惰之習。”

“但百姓手中無錢無糧,又當如何度日?總不能上街乞讨?或在家閑置?”

顧绫雪微微一笑,清脆的聲音傳入所有人耳中,“沒錯!朝廷的做法是,通過建設大型工程,以工代赈,以此解決災情問題。哪怕是有罪之人或欠官府債務者,勞役一日也可抵八錢,若需官府提供吃住,則一日可抵六錢!”

這……!

這話一出,張良愣住了,蕭何愣住了,諸子百家學者們面面相觑,全都目瞪口呆,半晌無言。

所有人都仿佛雷擊中了一般,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驚與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