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9頁)

孔鲋神情複雜無比,想當年,那個一統六國、威震四方的始皇帝也曾對他們儒家禮遇有加,還在朝堂之上設立七十個博士席位讓他們參政議政。

然而,作為周禮、周制的堅定擁護者,他們在發起第二次分封倡議,期望通過恢複分封制度,來維護天下的穩定和秩序時,高壓政策如重錘般落下,儒家學者們開始被視為潛在的威脅,那些曾經充滿敬意的目光,也開始變得警惕而疏遠。

他們眼睜睜地看着秦朝的政策變得越來越嚴苛,刑罰嚴酷,民生凋敝。

他們不明白,為何曾經那個胸懷壯志、一統天下的始皇帝,會變得如此暴戾無情!

他們也曾試圖改變,試圖通過谏言來糾正朝廷的錯誤,但結果卻是徒勞無功。

而對于這些秦軍,原本他們也是沒有好感,尤其是對他們在統一過程中表現出極強的軍事力量和殘酷性,如大規模的屠殺和破壞等行為持批評态度。

他們曾憂慮,如此以武力征服下的統一,能否長久維系,是否真的符合天道人心。

但此時,當秦軍将士們齊聲唱起那首古老的戰歌《無衣》時,那簡單卻飽含深情的“與子同袍”,仿佛在告訴世人,即便是在最殘酷的戰争中,人與人之間那份同袍之情,那種共同面對苦難的堅韌與不屈,何嘗不是一種超越了個人生死、為國捐軀的無私大愛呢?!

在這一刻,諸子百家所有領袖們都深切的感受到了,眼前的這些士兵們,不僅僅是冷酷的戰争利刃,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他們為國而戰,為家而守,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同樣值得尊敬。

張良立于人群最前方,聽着這嘹亮而同仇敵忾的歌聲,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擊打在他的心上,與他曾經的情感産生了共鳴,卻又有着不同的感觸。

當年……

當年,秦軍鐵蹄踏破韓土,國破家亡,他心中充滿了對秦國的仇恨和反抗。

而今,他已然領悟到了始皇帝統一大業的重要性,不再是為了複仇而活,而是為了一個更加宏偉的目标,為那一個空前絕後的盛世!

蕭何注視着那飄揚的黑旗,心中充滿了感慨與自豪。

他感慨于從微末到如今強盛的不易,自豪于自己能夠為這偉大的帝國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韓信立于萬軍之前,身軀挺拔如松,雙眼緊随着緩緩升起的軍旗,心中湧動着難以言表的激動與豪邁。

他回想起了曾經卑微、困頓的自己,想起了那些在市井中飽受嘲笑白眼的日子,為了不引起事端,他一直忍辱負重,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壓和種種不公,隻為有朝一日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遠大抱負。

時至今日,他仍清晰的記得一個月多前的那一天,也是這個時候,他遇到這一生最大的貴人。

是顧大人,将自己從塵埃中提拔,給予了他施展才華的機會,自此,封侯拜将,榮耀加身。

在這片被夕陽染紅的天空下,韓信胸中湧動的情感再也無法抑制,緊緊握着拳頭,正如這軍旗在風中屹立不倒,他的信念也更加堅定不移。

公子高等人的目光随着軍旗的緩緩升起而上移,内心的感受也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作為皇室的繼承者,他們從小接受的是便家國大義與責任。

這一刻,他們仿佛跨越了年齡的界限,共同成長,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所承載的使命與責任。

随着鼓聲漸次減弱直至沉寂,升旗儀式落下帷幕,整個營地都被一種莊嚴而深沉的氛圍籠罩。

顧绫雪的目光在人群中緩緩移動,忽然開口問道:“可有人知曉,陛下為何會尋長生不老藥?”

這……!

顧大人也太敢了吧,這話都敢說!?

聽到顧绫雪的問話,秦軍們激昂的情緒還沒來得及平靜下來,就全被顧绫雪這話給怔到了。

在場的近千餘名學子和公子公主們也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眼神。

而蕭何、張良和諸子百家各院長們卻沒有任何的驚訝,因為他們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

果然,下一刻,就聽顧绫雪提高音量,大聲的說道:“不是陛下有多相信有長生不老,而是他需要有長生不老,哪怕有一點點希望都想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