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5頁)

短短兩天時間,不僅接了動物園任務,還給自己額外布置了地球儀、煤爐子、全程供暖任務,哦,現在還得再加上一個水泥,還有設想中還沒提出來的刻石和仙秦南天門計劃。

不對,我還有好幾門學科的教學大綱還沒整理好呢!

那麼能幹的蕭何走了,張良一個人肯定是頂不過來的,話說那幾個人到底什麼時候能趕過來啊!?

顧绫雪正想着,突然遠遠的看見了右相府的府門前似乎有一些……熱鬧?

她不禁眯起眼睛仔細看一看,然後就似乎看見了馮去疾似乎正和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中老年人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那人誰啊?好像沒見過?

顧绫雪一邊想着,一邊跳下馬車趕了過去。

……

身着簡單裝束,風塵仆仆剛從蜀郡趕回鹹陽的王绾,連家都沒回便迫不及待的特地來拜訪了馮去疾。

原本收到朝廷文書時,他是打算三日後再啟程出發的,但當夜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便索性提前出發了。

沒辦法,這些天來,朝廷的诏令一道接着一道,每道诏令都關乎着大秦的國政和百姓的命運。

加上這一路從蜀郡趕回鹹陽的旅途中,聽到的種種傳聞以及見到的種種變化都讓他迫切的想要了解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近期改革之舉措如此頻繁?

“王公,你可算回來了!快請進!”馮去疾迎接着王绾,笑容滿面,熱情洋溢。

“馮公,多謝挂懷。”王绾也笑着,開口說道:“近來朝廷政令頻出,涉及諸多改革,加之這一路所見所聞,實在令人憂心。我急于回來,便是想與馮公探讨一二。”

馮去疾點頭,對此毫不意外,但面上卻深歎了一口氣,說道:“近來朝廷确有諸多舉措,皆旨在國富民強,但實施過程中難免波折。”

“就譬如那科舉制度?”王绾腳步微微頓了一下,直視着馮去疾的眼睛,語氣中帶着幾分凝重與疑惑,“此制度之推行,雖可選拔賢能,然則觸及舊貴族之根本,動搖世襲之根基。馮公乃老秦權貴之中流砥柱,此舉實難料及,不知馮公作何考量?”

事實上,科舉制度的消息還是他剛剛抵達鹹陽城時,從街頭巷尾百姓們的議論中聽聞的,那時,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宛如平地驚雷,令他震驚無比。

尤其是在聽到這科舉還是右相馮去疾提出來的時候,他心中更是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要知道馮去疾作為老秦權貴的代表,按理來說是不可能會提出這樣觸動權貴利益的制度,然而,這項制度不僅被提出來了,而且居然還在一日前就實行了!?

一想到再過一兩日蜀郡那邊就會再次收到朝廷诏令,蜀郡的各縣、鄉、裡、亭都會陸陸續續張貼公告,王绾的心中便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難以平靜。

這十多日以來,先是削減力役,繼而建立學堂、帝都大學招生任務、全國中醫大會,西紅柿賞賜八地,這接二連三的政策一出,家家戶戶的燭火下,不再是愁雲慘淡,而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蜀郡下上議論紛紛,全都蠢蠢欲動,百姓們想方設法謀劃着送自家孩子們去學堂,去報考帝都大學。

他親眼目睹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

昔日裡,那些因生活艱辛而神色麻木的百姓,那些天臉上洋溢着的,全是前所未有的激動與興奮,那些曾經被歲月磨砺的粗糙雙手,全都在高興的手舞足蹈。

看着那一張張鮮活的笑容,不知道為什麼,他心中竟然突然産生了一種,一個民族活力被喚醒了的感覺?

而現在,科舉制度這一政策再一推出,他簡直不敢想象,那些平日裡辛勤耕作的農民,那些手工業者,那些小商小販,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會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他們會看到,朝廷不再僅僅看重家世背景,而是真正看重個人的才能和努力。

他們的孩子,不論出身,隻要有真才實學,就有機會通過科舉考試,一躍成為朝廷的官員,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謀福。

盡管仕途之路依舊充滿變數,權力、關系和背景會如同一張張無形的網,如影随形的覆蓋在這條路的每一層,但至少,在科考的那一天,天下學子們都将擁有一次公平競争的機會,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見王绾眉宇間滿是疑惑的樣子,馮去疾心中有苦說不出,天知道那些天他是如何過來的,此時隻能輕輕擺手,笑着說道:“王公所言極是,此事确非輕易之舉。但吾等雖出身權貴,也亦知國家長治久安,需倚靠人才。”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人群,感慨道:“昔日商鞅變法,破舊立新,始有秦國今日之基業。吾等效法先賢,雖知前路漫漫,亦須勇往直前。科舉之事,雖觸及權貴利益,但長遠觀之,利于國、利于民,乃大勢所趨,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