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眼看着就要出發前往永壽縣了,原本以為她和張良兩個人走了之後,帝都大學的日常運作會慢下來,但沒想到居然半路來了一位大佬,這可真是個絕佳的機會。
王绾啊,秦統一六國後的第一位丞相啊!
昔年也是他與隗狀、馮劫、以及當時還是廷尉的李斯等人一起商議的帝号。
他們認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貴,因此最初建議秦始皇采用“泰皇”作為帝号。
但秦始皇最終選擇了“皇帝”作為自己的帝号,認為自己既有三皇的德行,也有五帝的功績。
他的政治手腕還是非常強的,可惜主張的是将秦始皇的兒子、宗族和功臣們分封到燕、齊、楚等偏遠地方的主張,以此來鎮守各地,保持國家的穩定。
這一主張遭到了李斯的反對,最終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郡縣制。
不久之後,王绾便告老還鄉了,李斯也借此機會嶄露頭角,順勢上位。
如今,這位曾站在權力巅峰的前丞相,就要成為帝都大學的教務長了,想想就很興奮。
顧绫雪一邊在紙上寫着教務長所需要負責的所有的事務,一邊在心裡面組織着語言,準備一會跟他好好講道理。
另一邊,張良帶着馮去疾和王绾兩個人步入了離食堂最近的醫道傳承學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蔥郁的藥草園,各式各樣的草藥在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空氣中都彌漫着淡淡的草藥香,令人心曠神怡。
一名名身着樸素的學子們或蹲或站,認真地觀察着每一株藥草,有的正在記錄着生長情況,有的則在學者的指導下辨識着不同藥材的特征。
穿過藥草園,三人繼續前行,進入了一間極為寬敞的廳堂内。
這裡,有數十張書案整齊排列,在這長長的案幾上堆滿了一摞摞草稿和筆記,空氣中滿是油墨的清香。
學者們圍坐在一起,或翻閱着厚重的古籍,或對照着手中新鮮的藥材樣本,眉頭緊鎖,神情專注,偶爾擡頭交換意見。
而學子們,這裡的女性學子竟比男性學子還要多!
他們有的在整理資料,将散落的草稿分類歸檔。有的在抄寫文稿,記錄醫理藥性,還有的在核對數據,确保每一項記載都準确無誤,看起來極為忙碌。
馮去疾與王绾緩步穿行于書案之間,不時駐足觀看。
他們看到一位年輕女學子正專注地描繪着一株草藥的葉片,每一筆都顯得格外細緻。又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長者正伏案奮筆疾書,可是寫出來的字卻是方方正正,他們竟一個都不認識!
一圈看下來,王绾心中既驚訝又有贊賞。
驚訝是因為女性學子的數量太多了,此情與今時世态顯然相悖。
同時又贊賞于她們的勤奮和才智,能夠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又何嘗不是社稷昌盛之表征乎?
張良見王绾一副沉思的樣子,不由在一旁輕聲開口,語氣中帶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慨,“顧大人曾言及,女子在孕育新生命之際,常遭遇不少艱險,而幼子之夭折亦是令人痛心之事。故期望在未來培養醫者之時,能特别招收并培養女性醫者,并将更多一點精力投入于婦女與嬰孩的健康研究之中,護佑萬千家庭。”
“這些學子怕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便懷揣着懸壺濟世之志,有七成之多的人報考了醫道傳承學院,其餘三成則分散其他各學院。”
王绾微微颔首,“實為明智之舉。”
……
三人參觀完了醫道傳承學院後,又步履不停的踏入了律令法政學院的大門。
與醫家一樣,法家學宮内,學者們或端坐于案前,埋首于卷帙浩繁的律法書籍,他們的目光如炬,仔細研讀每一條法令,推敲每一個案例,以求對法律的深刻理解和精準運用。
或站立于堂上,激烈辯論,聲音铿锵有力,他們就法理的精義各抒己見,争論不休,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比起法家的熱情高漲,民生農耕學院内的場景就顯得平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