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5頁)

疑惑間,鄒翰有些遲疑的說道:“我陰陽家認為通過調和天地陰陽可以影響天氣,故而,可根據天幹地支之周期選擇吉日,如立春、雨水、谷雨等節氣,或舉行祭祀龍神、雷神、雨神等儀式,又或者通過挂柳枝、舞龍等方式,來祈求天降甘霖。”

李植表示贊同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陰陽家做法雖好,但我等農家更注重實際,會在幹旱之時,加強灌溉工程建設,如修建水庫、水渠等,再通過引水入田,來緩解幹旱。”

“道法自然。”黃石公語氣中有着一絲對自然的敬畏,說道:“我道家素來提倡順應自然,故認為通過内心之修煉與齋醮儀式,可達天人合一之境,自然而然影響天氣。”

黃庭靖想了想,說道:“我墨家追求實用,故而建議觀察雲象,研究其變化,或可用煙熏等方式,嘗試促使雲滴凝結,引發降雨。”

孔鲋神色莊重的說道:“德行可感天動地,我儒家也認為應舉行祭祀,以誠敬之心祈求天降甘霖,同時修身養性,以德配天。”

待衆人都說完了,公孫韬這才最後開口說道:“我雜家博采衆長,認為可以綜合各家之法,既要舉行祭祀,也要加強水利建設,同時觀察自然,尋求人工增雨的最佳途徑。”

顧绫雪聽完後滿意的點了點頭,“諸位見解各有千秋,說的都很好!正合我意!”

“所以,既然諸位院長都已經知曉解決方式了,那麼接下來的任務有三個!”

說着,顧绫雪一邊看着他們,一邊豎起了三根手指頭。

在座的六位院長見此,瞬間會意,紛紛從懷中掏出了一直随身攜帶的朝錄薄和炭筆。

一旁一直沒有參與讨論的張良想了想,也把本子和筆掏了出來。

顧绫雪笑呵呵的說道:“第一個任務,尋找水汽豐富、有一定厚度的雲層,此為四種。”

“一為積雨雲,也就是常說的「雨雲」或「雷雲」,此乃積雲發展到最成熟階段之雲層,具有極高的含水量和強烈的上升氣流,可作為我等接下來人工增雨的最佳選擇。”

“二為積雲,也就是層層疊加的「層雲」或「疊雲」,底部平坦,頂部凸起,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通常能夠形成積雨雲,故作為此次理想選擇。”

“三為層積雲,通常呈現為低矮、連綿之雲層,其色或灰或白,或薄或厚,如瓦片整齊排列于天際,作為備用。”

“四為高層雲,如織女巧手之紗,輕覆于天際,其色朦胧,或灰或白,紋理細膩如絲,日月之光,透此雲而顯朦胧,若隐若現,猶如隔紗望月,作為最後之選。”

随着顧绫雪的講解,衆人手中的炭筆在紙上沙沙作響,寫的飛快,如果注意看的話,還能看到每個人的紙面上,楷書和小篆兩種風格迥異的字體交織在一起,一個方正,一個修長,看起來很是違和。

筆記(是的,秦簡中使用了四種标點符号)

七個人手在前面寫,腦子在後面追,寫完後都還沒來得及思考,顧绫雪就已經緊接着說起了第二個任務。

“第二個任務,時刻觀測天氣變化!”

“包括但不限于氣壓變化、風向變化與濕度增加等,此皆為降雨征兆!”

“氣壓即天地間氣之密度,氣壓降低時,意味着空氣變得稀薄,此乃水汽上升形成雲之前兆。風向變化即天地之氣的流動方向,當風向改變時,便有可能帶來攜帶水汽的氣流。濕度增加即空中水汽增多。”

“但切記,即使出現了這些征兆,也不意味着必然就會降雨。”

聽到這話,原本還想詢問的七個人全都默默的繼續記着筆記。

誰懂啊,原本滿腹疑問,準備一一提出,結果,還沒開口,答案就已經如此迅速而直接地呈現了在他們的面前,這種感覺,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感。

活了大半輩子,半截身子都已經入土了,就好像再次回到了當年,回到了那個年少求學之時。

顧绫雪還在繼續說着,“至于最後一個任務,觀察雲量、雲狀,并結合風向與風速,預測短期内之天氣變化。”

“就這樣!”

“雲層濕度高、氣溫适宜且有上升氣流的日子,就是我等開始祭祀,呸,就是開始人工增雨的日子!”

這……

七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顯然更加的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