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已有水渠,将水源引入居民區,建立分水系統,使用分流槽或分水管,将水從主水渠分配到各家各戶。
後使用陶制管道或竹管作為輸水管道,連接水源與各家各戶。
再在各家内部建立儲水設施,如陶制水缸或石制水池,用于儲存和調節家庭用水。
然後設計簡易的控制閥門水龍頭。
一種是用木塞或木闆制作的木制閥門,通過旋轉或上下移動來控制水流。
一種是制作帶有小孔的陶制閥門,通過插入或拔出塞子來控制水流。
最後一張紙上便是包括水龍頭在内的基本供水系統圖紙。
“供水入戶……水龍頭控制水流……”
“妙啊!”
都水令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胸膛都因太過激動而起伏不定,仿佛有千軍萬馬在體内奔騰。
在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他忍不住想象着,家家戶戶都能随時擰開水龍頭,清澈的水流潺潺而出,這樣的生活,是多麼的惬意和方便啊!
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緩緩打開了,都水令的心中也仿佛被點燃了一把火,一把熊熊燃燒的創新之火,驅使着他去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奇迹。
想到這,他迅速提起筆,也寫起了奏章。
另一邊。
廪犧令獨自坐在辦公之所,手中緊握着一張寫滿了密密麻麻字迹的紙張。
他的眉頭緊鎖,目光在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間反複遊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上面寫着,她曾聽聞,古人有一種幹燥、通風、防蟲等糧食儲存技術的措施,以延長糧食的保質期,不知大秦可也是如此?
還有科學飼養方法,如加強飼料研究,探索和實驗不同的飼料配比,以提高牲畜的營養攝入。
也有優化飼養管理,根據牲畜的生長階段和需求,調整飼養方法和飼養周期,提高飼養效率。
更提到建立疾病防控體系,加強對牲畜疾病的認識與預防,以減少疾病對牲畜健康與養殖效率的影響。
越看,廪犧令越覺得以往自己的腦子被什麼東西給糊住了,這些主意,為何這麼多年,他都未曾想到過呢!?
大秦的飼料向來都主要依賴于自然生長的草料以及如稭稈之類的農作物遺留,從未研制優化過飼料配比。
飼養周期更隻是受到自然條件與節日需求之影響,也從未基于牲畜生長規律的精确計算。
對牲畜疾病認知與防預措施更是相對有限,更别提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了,大秦多是以各家土地與勞動力情況,飼養一定數量家畜,主要就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非為了大規模的商品生産。
而今,看到這些直指要害的問題,廪犧令隻感覺自己以往的眼界還是狹隘了!
但在汗顔無比的同時,他的心中也忍不住蠢蠢欲動起來。
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
不再依靠天時地利,而是通過科學飼養……
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邁向商品經濟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