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材高大魁梧,目光犀利如鷹隼,古銅色的臉龐更透着久經沙場的堅毅,此刻,他手中緊握着一卷诏令,一臉正色的對霍遠說道:“郡守大人,新诏令到了!”
霍遠心中一驚,趕忙接過诏令展開閱讀,臉色也愈發的凝重了起來。
待霍遠看完诏令,南海郡郡尉任嚣這才開口詢問道:“大人,這新诏令又所言何事?”
“朝廷下令籌備祭祀慶典之事,且有諸多要求和安排。”霍遠說着,将诏令遞給了任嚣,示意他自己看。
任嚣接過诏令,快速浏覽起來。
片刻後,任嚣看完了倡導民間響應的相關内容,又仔細看了一下诏令最後例着的赈濟之物的種類數量後,面上露出了喜色,叫好道:“這可真是個絕佳主意啊!”
南海郡本是南越部落的聚居區,但經過大規模移民政策,将中原地區大量人口遷往嶺南各地之後,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的發展與民族融合。
可盡管如此,南海郡畢竟地處邊疆,數十萬人口,雖然大多百姓們已經開始逐漸歸附大秦統治,但這些年來,大秦的統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引發了當地民族的不滿和反抗的。
任嚣目光灼灼,“如今朝廷允許各郡組織具有本土特色之表演,當地民族對此定會感到心動,并願意配合。”
“但願如此。”南海郡郡守霍遠微微颔首,沉吟道:“此舉或能成為化解民族矛盾之關鍵,但組織之事需周全安排,萬不可有疏漏之處。”
随後,南海郡郡守霍遠當機立斷,立即指派了數名辦事穩妥可靠的傳令官,神色嚴肅地下令道:“爾等速速前去召集縣令、縣丞、郡内各級官吏,前來郡守府議事,不得有誤!”
“遵命,大人!”傳令官們恭敬地應了一聲,便轉身匆匆離去。
申時,陽光斜斜地灑在鹹陽城的大街小巷。
百姓們在勞作之餘,依舊在三五成群的議論着周報的内容,并猜測着朝廷的新政策究竟何時才會正式實施。
突然,城中心的廣場上突然傳來一陣鑼鼓聲,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目光。
隻見一群官兵擡着幾塊巨大的告示牌走了過來,随後将其穩穩地立在廣場中央。
“諸位父老鄉親,聽我一言!”一位宣令官站在告示牌旁,聲音洪亮的開口說道:“今有朝廷聖谕,特來向爾等通告一件大喜之事!”
宣令官稍作停頓了一下,見圍觀的百姓們全都安靜的看了過來,這才繼續說道:“為祈願國家昌盛,百姓安康,緬懷先祖之功,朝廷特于歲末之際,舉全國之力,行祭天、祭地、祀祖大典。”
“此乃國之大典,非但官府全力籌備,更需我等萬民齊心響應,依據所長,或出力,或獻藝,共襄盛舉!”
“屆時,天地同慶,祖宗含笑,我華夏兒女,同享太平盛世之福!”
見百姓們瞪大眼睛,面露喜色的樣子,宣令官語氣中帶上了幾分親切,“祭典期間,朝廷特赦宵禁,使衆民得自由往來,共賞滿城燈火。”
說着,宣令官一揮手,便立即兩名士兵提着紅燈籠走上了前來。
宣令官又道:“諸位且看,此朱紅之燈,皆由工室匠人精心雕琢,且自今始,将分批次懸于街巷,以添喜慶。”
“有意共懸燈籠者,可往工室登記,屆時自會有人告知如何懸挂,挂于何處等諸般事宜。”
百姓們看着那鮮豔奪目的紅燈籠,頓時就露出了驚奇之色,一個個交頭接耳,啧啧稱歎。
“此燈甚美,吾從未見如此精巧之物!”一名婦女驚歎道。
“阿爹阿娘,咱家也要去挂燈!”一個孩童拽着父母衣袖,興奮的嚷道。
……
“再者,若有願獻藝者,諸如往昔諸地之雜技、戲曲、舞蹈等,皆可,即日起亦當編排準備,屆時于慶典之上一展風采,共添喜樂。”宣令官又說道。
“吾善舞,願獻之!”一女子含羞道。
“吾略通戲曲,願一試!”一青年也躍躍欲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