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他登上一個臨時搭建的高台,大聲說道:“諸位鄉親們,靜一靜,請聽我言!”
“陳大人,快些分配吧,我們都等不及啦!”人群中有人喊道。
陳廷微笑着回應道:“莫急莫急!諸位聽好了,今日起,吾輩将依次懸燈,首當挂于有檐蔽之處,如市集、商鋪、酒肆之門楣下,以防風雨之侵。”
“若有高處難挂之處,切勿輕身犯險,會有專門準備的長梯與工具,大家務必注意安全。”
“還有,挂燈之時,務必緊系牢之,勿使墜地傷人。”
“勞作之際,宜相互扶助,皆明了乎?”
“大人放心,我們曉得輕重。”百姓們聞言,紛紛點頭應和。
随後,在陳廷有條不紊的指揮下,幾個大木桌子被擡了出來,上面整整齊齊堆滿了如火焰般鮮豔的紅色紙燈籠。
人們也自發地排成了幾條長長的隊伍,隊伍曲曲折折,從工室門口一直延伸到遠處的街角。
書吏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一邊仔細地登記着衆人的信息,一邊手腳麻利地發放着燈籠。
“姓名住址,務須詳明,勿有遺漏。”書吏手上不停的對不斷領取的人說道。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叟徐步而前,慢慢報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住處,書吏迅速記錄下來,然後遞給他兩個燈籠,溫聲細語說道:“老丈,您拿好,切記按照規矩挂于屋檐之下。”
老叟伸出如枯樹枝般的雙手,接過燈籠,笑呵呵的說道:“好!好!多謝官爺費心,老朽省得。”
說完,便小心翼翼地捧着燈籠,轉身緩緩往家的方向走去,背影中透着滿足。
當夕陽給這座古老的鹹陽披上一層金色紗幔的時候,上了一天班的顧绫雪也結束了忙碌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
入目所見,隻見大街小巷的屋檐下,幾乎無一例外地挂上了火紅的燈籠。
這些燈籠就如同一串串燃燒的火焰,在夕陽的餘晖中顯得格外醒目。
顧绫雪不禁趴在了車窗上,仰望着這些燈籠,看着那些忙碌而又熱鬧非凡的場景,心中湧起一股溫暖的感覺。
隻願不是夢一場,隻願越來越好,不白來這一趟!
馬車沿着挂滿燈籠的街道緩緩前行,很快便抵達了顧府。
就在顧绫雪一刻沒有閑着,在書房裡奮筆疾書繼續編寫着教材目錄的時候,一封封有關于升國旗儀式的诏書也通過郵驿快速的傳達向各個郡縣。
鹹陽城内,一夜之間,集市、城門等各處人流密集的地方便張貼了嶄新的告示。
雖然天還未亮,但各個告示牌前便已經聚集了一群早早便起來做農活的百姓們。
面對諸多不識字的的百姓,令史們也如同以往一樣,每隔一段時間便聲音洪亮的當衆宣讀。
“秦始皇三十五年秋,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統禦四海,以安萬民。今有國旗新制,其形威嚴,甚合朕意,自即日起,凡我大秦之地,皆當懸挂此旗,以彰國威,激勵萬民。”
“另設升國旗之儀式,每日清晨,于宮城之上、邊關要塞、各郡縣中心,升我大秦國旗,奏響大秦國歌。此乃國家之禮,當莊重行之。”
“朕願天下萬民皆知,無論身處何方,皆在大秦庇佑之下。望我大秦子民,心懷忠誠,勤勉奮進,共鑄大秦盛世。”
“此诏!”
聽到這話,圍觀的百姓們全都面面相觑,眼中皆是迷茫。
新制國旗?
升國旗之儀式?